不要再说给黄岩岛填岛了,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守,黄岩岛周围,出了泻湖范围,水深

康安说历史 2025-08-25 23:18:25

不要再说给黄岩岛填岛了,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守,黄岩岛周围,出了泻湖范围,水深一下子就掉下去了,直接奔着深海去,这填岛的工程量,得运多少沙石土方? 黄岩岛的主体结构是一个环形礁盘,中间围着一片泻湖。泻湖周围的礁坪是露出水面或半淹没的区域,这也是大家觉得能填岛的地方。 可问题就出在礁坪的外围。根据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黄岩岛地理调查报告,礁坪边缘往外走,海底坡度特别陡峭。 刚离开礁坪没几米,水深就从原来的两三米一下子跌到几百米,再往远走甚至能到上千米的深海。这种 “一步跨进深海” 的地形,直接把填岛的难度拉到了天花板。 咱们可以对比下之前填过的永暑礁、美济礁。永暑礁的礁坪不仅面积大,礁坪外的水深增长还特别缓慢,填岛时不用面对深海环境的挑战。当年永暑礁填岛,光是运沙石就动用了上百艘工程船,花了近一年时间才完成核心区域的填建。 要是换到黄岩岛,想在礁坪上填出一块能建基础设施的陆地,需要的沙石量得是永暑礁的好几倍。毕竟深海区域填岛,不仅要填够表面的陆地,还得先给海底做加固,不然填上去的沙石很容易被洋流冲散。 中国交建参与南海岛礁建设的工程师曾公开聊过这个事,他说当填岛区域的水深超过 50 米,工程难度和成本会呈几何级数上升。黄岩岛礁坪外大多是几百米深的海域,这意味着填岛工程刚起步就要面对超高难度。 先不说沙石从哪来 —— 要么从大陆运,要么在附近海域挖沙,这两种方式的成本都不低 —— 光是把上亿立方米的沙石运到黄岩岛深海区域,就得耗费海量的人力和物力。 现在国内的工程能力虽然能做到,但这种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相当于花大价钱做了件性价比极低的事。 再说了,咱们现在对黄岩岛的管控已经很到位了,根本不用靠填岛来撑场面。中国海警总队从 2016 年开始,就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实行常态化巡逻。每天都有海警船在礁盘周围值守,一旦发现外国渔船或船只非法进入,会第一时间上前驱离,绝不让咱们的海域权益受侵犯。 当地的渔民也能安心去黄岩岛泻湖附近捕鱼,再也不用担心被其他国家的船只骚扰,这几年渔民的作业范围和捕捞量都稳中有升。 2020 年建成的黄岩岛灯塔更是发挥了大作用。这座高 20 多米的灯塔,晚上能发出射程 22 海里的灯光,白天还有雷达信标辅助,给过往的商船、渔船提供精准导航服务。 这不仅是在实实在在行使主权,更是在为周边国家的船只提供便利,体现了咱们负责任的大国态度。有船长说过,以前经过黄岩岛附近总担心迷航,现在有了灯塔,心里踏实多了。 有些人可能觉得 “守” 不如 “填” 有威慑力,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填岛是一次性的工程,建成后还得投入人力物力维护,遇到台风、巨浪还得担心设施受损。 而常态化的巡逻和管控,能实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更灵活也更有效。比如去年有艘菲律宾渔船试图非法进入黄岩岛泻湖,海警船只用了半小时就赶到现场,依法劝离了对方,整个过程既专业又高效,这就是 “守” 的优势。 而且从国际角度看,咱们在黄岩岛的管控措施一直符合国际法。守着礁盘、保障渔民权益、提供导航服务,这些都是在合理行使主权,不会给其他国家留下话柄。要是强行搞填岛工程,反而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得不偿失。 说到底,大家关心黄岩岛的主权是好事,但做事得讲究实际。黄岩岛的地理条件摆在那,填岛工程既不划算也没必要。现在咱们用常态化巡逻、灯塔服务、保障渔民作业的方式守着这片海域,已经能牢牢掌握主动权。 与其纠结填不填岛,不如把精力放在完善现有管控措施上,比如给海警船配备更先进的监控设备,方便更好地掌握海域动态;或者帮渔民完善作业保障,比如建设临时补给点,让他们能更安心地在黄岩岛附近捕鱼。 这样的做法既符合黄岩岛的实际情况,也能更长久地维护咱们的海洋权益。所以别再总说给黄岩岛填岛了,现实条件不允许,咱们现在的 “守”,才是最靠谱、最有效的办法。

0 阅读:68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