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在上海造车,好多人说追觅有几项技术积累,能够将这些技术迁移到电动车上面。这些

秋恒看汽车啊 2025-08-29 08:54:09

追觅在上海造车,好多人说追觅有几项技术积累,能够将这些技术迁移到电动车上面。

这些技术包含:超高转速电机、激光雷达等环境感知、环境建模、路线规划、电池与BMS技术。

实际上追觅在小家电上面使用的这些技术跟电动车几乎没有直接关联,根本无法赋能电动汽车。

[星星][星星][星星]电机

先看超高转速电机,追觅小家电中的超高速数字马达,即便能达到 20 万转以上,但其应用场景与电动汽车对电机的需求差异巨大,最重要的差别在于电机尺寸和功率。电动汽车电机不仅要承受高转速产生的强大离心力,以确保结构安全,还要具备出色的散热能力,防止过热影响性能和寿命。

同时,汽车级电机对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的要求极高,需经历大量严苛的测试与验证,满足复杂工况下的使用需求。追觅的电机技术缺乏在如此高要求场景下的验证,难以直接迁移至电动汽车领域。

[星星][星星][星星]环境感知

再谈激光雷达等环境感知技术,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方面,理想 i8 配备了 1 颗激光雷达、12 颗摄像头、12 颗超声波雷达、1 颗毫米波雷达组成共 26 个智能传感器;小米 YU7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奥迪联合华为乾昆在 Q6L e-tron 上配备了 “2 颗激光雷达 + 5 颗毫米波雷达 + 13 颗摄像头 + 12 颗超声波雷达” 的感知体系 。这些车企构建了复杂且精密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以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全面、精准感知。相比之下,追觅扫地机器人中的激光雷达技术,虽然能实现室内清洁路径规划,但室内环境与户外交通环境有着天壤之别。户外交通场景更为复杂,存在大量动态变化因素,如不同速度行驶的车辆、随意穿行的行人、复杂的天气状况等。扫地机器人的激光导航技术在探测距离、精度、对复杂动态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其他传感器的融合协同能力上,远远无法满足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的需求。

[星星][星星][星星]环境建模

从环境建模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的环境建模需要结合高精度地图、实时动态传感器数据,构建包含道路、交通标志、建筑物、其他车辆和行人等丰富元素的三维动态模型,并且要实时更新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为自动驾驶决策提供准确依据。而追觅扫地机器人构建的室内环境地图,仅涉及简单的室内布局和障碍物信息,模型维度单一,更新频率和实时性要求与电动汽车的环境建模不可同日而语,无法为电动汽车在复杂交通场景下的环境建模提供有效的技术借鉴。

[星星][星星][星星]路线规划

在路线规划算法层面,室内扫地机器人算法无法辅助驾驶路线规划,核心源于场景与目标的根本差异。

室内扫地机器人工作在封闭静态环境,仅需按 “全覆盖、少重复” 目标,依托 SLAM 建图和简单避障,应对家具等固定或低速物体即可,对安全、效率要求极低。

而辅助驾驶面对开放动态场景,需处理车辆、行人等高速可变元素,还要在毫秒间平衡 “安全优先、合规行驶、高效通行、乘坐舒适” 多目标,既要遵守交通规则,又要预判突发风险。扫地机器人算法无交通规则知识库与动态风险预判能力,完全无法适配。

[星星][星星][星星]电池与BMS

最后是电池与 BMS 技术,家用电器的锂电池及 BMS 技术,本质是 “消费级解决方案”,其设计理念、技术参数、安全标准均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的 “车规级要求”。两者的技术鸿沟,如同 “自行车链条” 与 “汽车变速箱” 的差异 —— 看似都是动力传输部件,但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的代差使其无法跨界复用。

最后,追觅造车在上海,上海有全球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追觅造车实际上并不会直接利用现有小家电技术提供帮助。而是依托上海完整的汽车产业链,甚至上海的汽车富余产能,外包设计能力。

追觅自己定义产品、联合第三方设计公司、制造产能,打造一款车。现在要造出一辆极速匹敌布加迪的车有难度,但要做到最快电动车,恐怕要超越的是比亚迪。仰望U9最新的极速能力基本上是按超过500km/h来设计的。

看看追觅如何整合供应链能力,打造出极速超越比亚迪仰望的电动汽车。如果真做到了,也算是供应链整合打败自研垂直整合的典型案例了

追觅官宣造车追觅造车想对标布加迪威龙汽场全开

0 阅读:0
秋恒看汽车啊

秋恒看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