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24日,老舍投湖自尽于北京西城太平湖,在投湖自尽前,他特别舍不得自

优优谈过去 2025-08-29 12:25:28

1966年8月24日,老舍投湖自尽于北京西城太平湖,在投湖自尽前,他特别舍不得自己最疼爱的孙女,在出大门前,他走到院子中间,把唯一的孙女小月叫出来,小月刚刚三岁,老舍郑重地向自己的孙女小月说:和爷爷说再见。[凝视] 1966年8月24日,作家老舍独自走向北京太平湖,在那里静坐一整天后投湖自尽,这位创作了《骆驼祥子》《茶馆》等经典作品的“人民艺术家”,生命最终定格在67岁,他的离去,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难以愈合的伤痕。 老舍之死并非偶然,在投湖前一天,他刚刚经历了非人的折磨。 1966年8月23日,老舍和其他28位文艺界人士被红卫兵从北京市文联押往孔庙批斗,他们被迫跪在焚烧戏装和书籍的火堆前,遭受长达三小时的毒打。 老舍头部被打伤,鲜血浸透了衣衫,有人用被焚戏装上的白绸水袖为他包扎,但鲜血很快又渗了出来。 批斗结束后,老舍被送回市文联,却面临又一轮暴力,当晚他甚至被送至派出所,继续遭受殴打,直到半夜才被允许回家,并被命令第二天继续接受批斗。 8月24日早晨,老舍离开家后没有去文联,而是去了太平湖。 太平湖对老舍有着特殊意义,这里离他母亲晚年居住的观音庵胡同很近,周围是他熟悉的北京北郊地带,选择这个地点结束生命,或许是他潜意识中寻求某种归宿感。 老舍作品中的许多人物最终都选择了投水,这似乎预示了他的结局,冰心曾指出:“老舍笔下但凡有点骨气的人物,死亡的方式都是选择跳河。” 在《四世同堂》等作品中,投水被描绘为一种保持尊严的解脱方式。 1966年8月24日晚,老舍在太平湖畔留下了整齐叠放的手杖和外衣,走入了湖水之中。 第二天,他的遗体被发现时,嘴和鼻子都流着血,上身穿白汗衫,下身穿蓝裤子,脚上的黑色千层底鞋子和白色袜子都干干净净。 老舍的死亡证书上写着“自绝于人民”,骨灰未被允许保留,他的骨灰盒里后来只放了他常用的钢笔和眼镜。 当时北京红卫兵中流传着一句话:“打死个人,不就是28块钱的事儿吗?”遇难者家属被要求支付28元火葬费,但不能保留骨灰。 老舍的悲剧不是孤例,1966年8月下旬,北京有大量人被打死或自杀,8月25日,有86人被红卫兵打死;8月26日,这个数字增加到125人。 老舍之死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知识分子的集体困境。 即使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老舍之死仍然引人深思。是什么让一位创作了无数经典作品的作家走上绝路?个人在时代洪流中如何保持尊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 中国新闻网--老舍之死:1966年的太平湖之谜(组图)

0 阅读:9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