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毛主席次子毛岸青在游览鸭绿江,他正向远处眺望。 毛岸青对东北有着特殊的感情,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毛岸青1947年9月和贺子珍妈妈、李敏妹妹从苏联回国,第一站是哈尔滨。当时,解放区土改运动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毛岸青遵照父亲和贺子珍妈妈的愿望,投身到黑龙江省克山县土改试点工作。 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在延安上“劳动大学”一样,不畏艰苦,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八个月。 2008年10月9日,克山县建成了毛岸青纪念馆,呈现了毛岸青参与克山县土改工作的经历、生平事迹及毛泽东革命家庭的历史风范。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母子三人随军来到沈阳,直到1949年5月,他和妹妹李敏回到北京父亲身边。 接下来是毛家的多事之秋。 贺妈妈不能回北京,贺怡遇车祸身亡。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牺牲。1952年,毛岸青精神受到刺激,生了重病,1953年,毛主席无奈送唯一的儿子去苏联治病。 病情有所好转后,毛岸青于1959年回大连休养。1960年,毛岸英和邵华在大连结婚,他们在大连度过了浪漫的新婚第一年。1961年,夫妻俩回到北京。 因此,除了湖南家乡,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要数大连,这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浪漫之地。 还有一个原因,和他相依为命多年的哥哥毛岸英入朝前,曾在辽宁丹东烈士陵园和9个战友留下最后的合影。然后,他们跨过鸭绿江,上了战场。 毛岸青因多种原因没有赴朝为哥哥扫墓,但他多次来到这里,向对岸眺望,这里离哥哥最近。 鸭绿江水悠悠流淌,毛岸青的凝望里,藏着对哥哥的思念、对东北的深情。这份真情,很打动人心!
80年代末,毛主席次子毛岸青在游览鸭绿江,他正向远处眺望。 毛岸青对东北有着特殊
千百年一叹
2025-08-29 12:58:17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