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光刻机断供还可怕?!日本这刀真要捅下来,中芯、长存恐“断气”!国产芯片最后希望,竟然是它?!日本想要扼住我国半导体的咽喉?光刻胶保卫战正式开始。
今年 4 月,日本突然宣布将 23 种半导体关键材料纳入出口管制,其中 ArF 光刻胶这一 “芯片粮食” 被重点盯防,瞬间让国内晶圆厂绷紧了神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比想象中来得更凶险。
光刻机断供好比战场上丢了重武器,还有缓冲余地;可光刻胶断供就像断了粮草,生产线撑不了多久就得停摆。
全球半导体产业早就被日本拿捏得死死的,东京应化(TOK)一家就霸占了全球 16.2% 的 ArF 光刻胶市场份额,而整个日本企业在高端光刻胶领域的控制力超过 90%。
这次被列入管制的 23 种材料里,从光刻胶到蚀刻气体,全是芯片制造缺一不可的关键耗材,等于直接掐住了产业链的咽喉。
中国企业的日子顿时变得艰难起来,中芯国际港股股价应声下跌 4.63%,市场用脚投票反映出真实焦虑。
要知道,每片晶圆的光刻工序都得消耗光刻胶,而国内 90% 的高端光刻胶依赖进口。虽然各家工厂都有备货,但业内人士透露,这点库存最多撑 6 到 9 个月。
2019 年日韩贸易战时,韩国三星就算从比利时绕道采购,成本也飙升了 30%,还得接受日本企业的合资公司供货,根本绕不开技术控制。现在日本新规要求每单出口都得单独审批,还得报备最终用户,想找第三方渠道 “借粮” 难如登天。
更让人窝火的是,这招明显是配合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的连环拳。日本商界自己都吐槽新规 “含糊不清”,连非尖端产品都被纳入限制。
欧盟企业私下抱怨,跟着美国围堵中国,结果日本先拿盟友开刀,搞得大家都得在 “政治正确” 和生产线存活之间做选择题。
可日本不管这些,反正全球 80% 的半导体材料供应掌握在他们手里,光 ArF 光刻胶这一项,中国每年就得花几十亿进口。
但中国企业的反击比预想中更快,彤程新材上半年半导体光刻胶收入同比暴涨 50%,他们的 ArF 光刻胶已经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开始批量供货。
北京光引聚合更厉害,研发的 BCB 光刻胶不仅性能对标国际水平,还把成本砍了一半,成为国内首家能吨级量产的企业。
这些突破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而是真能上生产线的 “实战装备”。就像当年稀土产业突围一样,企业把 “树脂合成 — 配方优化 — 量产验证” 的全链条都啃了下来,硬生生在日本企业的垄断墙面上砸出了裂缝。
当然,硬仗才刚刚开始。日本企业在 EUV 光刻胶等最尖端领域仍占绝对优势,国内量产的产品主要覆盖中高端市场。
但这场保卫战的意义不止于替代进口,更在于打破 “技术讹诈” 的恶性循环。商务部已经明确表态要采取必要措施,就像当年应对稀土卡脖子一样,政策工具箱里有的是组合拳。
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沪硅产业的 300mm 硅片产能持续释放,立昂微的 12 英寸工厂虽然还在爬坡,但已经能给车规芯片供货,整个产业链都在抱团取暖。
现在的局势很清楚:日本想靠材料垄断当 “半导体警察”,可中国企业用产能和技术说话。每一批通过验证的国产光刻胶,每一次成本下降的工艺突破,都在重塑全球供应链的权力天平。
就像稀土照出了 G7 的虚伪,光刻胶这场仗也让世界看清:谁掌握了产业链的真核心,谁才有底气谈规则。
中芯、长存们的生产线不会轻易 “断气”,因为背后有整个国家产业升级的力量在托底。这场保卫战或许艰苦,但每前进一步,都是在为中国半导体的未来 “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