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经为岛内的“统派”,找到了一个新的“代言人”。当大陆,绕开马英九,直接将洪秀柱,请上天安门城楼的第一排时,一个清晰的“破局”信号,就已经发出:大陆的耐心已经耗尽,未来,只跟“行动派”打交道。 这一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两人在两岸统一问题上的鲜明立场差异以及大陆对台湾政策走向的重新评估。 马英九在任期内推行“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虽然推动了两岸直航和ECFA等经济合作协议,但始终回避政治议题,甚至刻意模糊“九二共识”的核心“一中原则”。 这种模糊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两岸关系的稳定,但没有推动两岸关系向统一方向迈进,反而让两岸政治对话陷入僵局。 往昔大陆对马英九保持礼遇,实则更多源于对两岸同胞深厚情谊的珍视与善意,是同胞之爱的自然流露,并非意味着对其相关政策全然认同。 洪秀柱则完全不同,她是台湾政坛少数公开且坚定支持统一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在2015年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她就提出“一中同表”,主张在“一中架构”下共同推动统一,比马英九的“一中各表”更具体、更直接。 2024年4月在深圳大学演讲时,她用台北市用大陆地名命名街道、京剧《四郎探母》的故事,深情阐述两岸同根同源,呼吁青年做统一的奋斗者。 今年5月的两岸研讨会上,她更痛批民进党当局甘当美国棋子,强调两岸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这种鲜明的立场,正是大陆最希望看到的。大陆对洪秀柱的认可不仅体现在邀请她参加九三阅兵,还表现在对她提出的开放“小三通”、解除岛内企业食品和农渔产品输陆禁令等诉求的实际回应上。 大陆要的不是“和事佬”,而是真正为统一发声的行动派。马英九四次访陆,次次聚焦文化交流,却始终不敢触碰政治核心;洪秀柱虽访陆次数少,但每一次都紧扣统一主题,2016年“习洪会”更是打破两岸政治僵局。 大陆特意选择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彰显民族大义,洪秀柱这种坚持“国家统一是两岸共识”的人士,自然更符合场合的精神内核。 这种选择也反映了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经过多年等待,大陆更看重实际行动而非模糊表态。马英九的“冷板凳”是历史的必然,而洪秀柱的“热乎劲儿”源于她始终站在民族大义一边,敢于在民进党“去中国化”的逆流中逆流而上。 大陆对台政策的转变也反映出对岛内政治生态的重新评估。民进党当局一味追随外部势力,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导致两岸交流受阻,台海和平面临严峻考验。 美国等外部势力不断插手台海事务,售卖军火、制造紧张,企图借台湾问题干扰中国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大陆更需要洪秀柱这种敢于直接批评民进党、强调统一必要性的声音。洪秀柱在多个场合痛批民进党甘当美国棋子,强调两岸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这与大陆的反“独”促统政策高度契合。 洪秀柱的代表性不仅体现在她的政治立场,还体现在她对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视。她发起“逐梦计划”,鼓励台湾青年走进大陆企业实习;开展“知行中国”项目,带领学生重走丝绸之路。 这些行动让台湾年轻人感受真实的大陆生活,增强文化认同。大陆对洪秀柱的支持也是对这种交流模式的肯定,希望通过青年互动为统一奠定基础。 总之,大陆选择洪秀柱而非马英九作为统派新代言人,释放出一个清晰的破局信号:经过多年等待,大陆更看重实际行动而非模糊表态。 展望未来,大陆更愿与洪秀柱这般的“行动派”携手同行。那种回避政治核心、妄图维持现状的策略将难再契合时代大势,注定不再受认可与欢迎。 这一转变将对两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两岸交流向更实质性的统一方向迈进。洪秀柱的崛起不仅是她个人的胜利,更是大陆对台政策更加清晰、坚定的体现。
赖清德对大陆喊话:满足两个条件,两岸的事情可“迎刃而解”赖清德又喊话大陆了。
【144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