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陆绕开马英九,直接将洪秀柱请上天安门城楼的第一排时,一个清晰的“破局”信号,

掘密探索 2025-09-10 16:45:50

当大陆绕开马英九,直接将洪秀柱请上天安门城楼的第一排时,一个清晰的“破局”信号,就已经发出——大陆的耐心已经耗尽,未来,只跟“行动派”打交道! 2008年马英九上台时,两岸关系确实热乎过一阵,ECFA一签,台湾凤梨、释迦这些水果卖到大陆,关税直接降;厦门到台北直航开通,坐飞机省了三分之一时间;大陆高校给台湾学生敞开大门,录取比例噌噌往上涨。   可马英九干了啥?他搞了个“不统、不独、不武”,听着像“和稀泥”,既不推进统一,也不反对“台独”,就这么耗着。   “去中国化”课纲在台湾校园悄然推行,年轻一代对“统一”的认知渐趋疏离。与此同时,台当局“隐性台独”官员有增无减,而马英九却未有效管束,如此结果,令人忧心。   2014年高雄气爆,大陆救援物资24小时内就送到了,可台湾年轻人对“统一”的认同感却越来越低,马英九的“维持现状”,最后成了“台独”的温床,大陆给的善意,全被台当局拿去搞“渐进式台独”了。   2016年,洪秀柱投身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辩论台上,她义正辞严地疾呼:“两岸同属一中,最终必将走向统一!”那铿锵之声,尽显其对两岸统一的坚定立场。 可她没怂,带着台湾青年去大陆科技园区参观,让他们看无人车跑道、人工智能实验室;她组织戏曲联排、民俗展览,甚至在国际会议上听到“台独”言论,当场站起来反驳。   这种“关键时刻敢往前冲”的劲儿,和马英九的“既要又要”完全不一样,大陆当然选她! 9月3号,洪秀柱站在天安门城楼前排,民进党当局气得直跳脚,放话要“没收她退休金”“依法调查”,还搬出“吴斯怀条款”想制裁她。   更搞笑的是,民进党转头去搞马英九,以“三中案”为由传唤他出庭,这操作太明显了,洪秀柱用行动赢得了尊重,马英九的“沉默”就成了原罪,岛内舆论都看明白了:大陆要的不是“你说过什么”,而是“你干过什么”。   洪秀柱带青年交流、组织文化活动、反驳“台独”,这些实打实的行动,比马英九的“九二共识”演讲有用多了。   大陆的耐心快没了,但机会还在,福建搞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年,成果杠杠的:台湾农民创业园新增8个,14家台企被认定成大陆“老字号”,数字“第一家园”服务平台上线,台胞在福建办事“一网通查”“全网通办”。   两岸标准共通信息平台建成,一起定了308项标准;“小三通”客运航次变多,往来闽台的旅客比去年多了36.4%,这些数据背后,是大陆给“行动派”准备的舞台,只要愿意为统一做事,资源、机会、尊重,一样都不会少。   洪秀柱站前排,就是这张“入场券”,她用行动证明:在统一问题上,没有“中间地带”,要么像她一样,带青年走大陆、组织文化交流、反驳“台独”。   要么像民进党一样,在“过境外交”和军事演习里耗台湾的未来,大陆的态度很清楚:历史不会等犹豫的人,统一只属于敢行动的人。 大陆的耐心快没了,不是因为没善意,而是看清了,统一不是靠“嘴上说说”就能成的,得真刀真枪干。   洪秀柱带青年交流,是给台湾年轻人打开一扇窗;她组织文化活动,是守住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她反驳“台独”,是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这些行动,比任何演讲都有分量。   未来的两岸关系,不会再有“模糊空间”,民进党要是在“台独”路上狂奔,只会撞得头破血流;那些愿意为统一做事的人,早晚会站在历史的前排。   毕竟,统一不是大陆的“独角戏”,是两岸同胞的“大合唱”,只要有人愿意起头,就一定会有人跟唱,洪秀柱站前排,就是那个响亮的起头声。

0 阅读:2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