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反对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优点多多,一打仗全是缺点?伴随福建舰海试进程的展开,针对中国核动力航母的话题越来越多,同时也涌现出一些争论,部分人员坚决反对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声称不打仗优点多多,一打仗全是缺点。 核动力航母的“光环”确实让人眼馋,美国的福特级航母加一次核燃料能跑50年,省下的油钱能多装3000吨飞机用的油和炸弹,续航力堪比“充电5分钟,通话50年”。 更关键的是,它不用跟着补给舰“蹭饭”,能在南海、印度洋这些热点海域长期“站岗”,甚至实现“全球打卡”,法国的戴高乐号虽然因为“拼凑”核反应堆总出毛病,但依然是欧洲唯一能跨洋干仗的航母,可见核动力的战略价值有多高。 对中国来说,造核动力航母的意义更不一般,咱们没有海外军事基地,常规航母出海得带一堆“奶妈”补给舰,而核动力航母能自己“吃饱”,后勤压力直接减半。 更现实的是,中国造船厂已经能造12万吨级的巨舰了,大连造船厂的干船坞里,330米长、83米宽的“巨无霸”分段模块,足够塞下比美国福特级还大的航母,等未来第六代舰载机J-36上舰,战斗力直接对标美国最新航母。 但反对者的担心也不是“瞎操心”,核动力航母的“致命伤”在战时可能暴露无遗: 要是航母被反舰导弹打穿,核反应堆漏了,海水里的鱼都得遭殃,中国东海平均水深才349米,南海也不过1200米,一旦出事,沿海城市的海鲜市场怕是要集体关门。 美国福特级首舰花了130亿美元,是福建舰的近两倍,而且造了整整10年,战时要是被击沉,损失比烧钱还快。 更搞笑的是,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国7艘常规航母有5艘能及时参战,5艘核动力航母却只有1艘能上,维护周期长、反应慢的毛病,连美国人都头疼。 核动力系统得靠专业核工程师团队,培养一个得花好几年,战时想临时找人顶班?门都没有!而且核航母的部署受国际法限制,不能随便进他国领海,灵活性还不如常规航母。 目前来看,中国海军更倾向于“稳扎稳打”,福建舰用上了电磁弹射技术,测试时连续3000次零故障,证明常规动力完全能撑住高强度作战。 三艘常规航母已经能覆盖南海、东海这些“家门口”的海域,而且造得快、花钱少,符合中国“和平发展”的国情。 但长远来说,核动力航母还是得造,中国在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上已经有点门道了,比如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体积小、效率高,安全性也比老式反应堆强不少。 未来要是004型航母用上核动力,可能会先搞“模块化建造+分阶段部署”,先解决技术风险,再慢慢扩大规模。 核动力航母的争论,说白了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支持的人想着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雄心,反对的人担心战时风险和成本压力。 但历史告诉我们,海军发展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美国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花了40年,中国更得沉住气。 现在中国海军的核心任务是守住近海安全、保护海上贸易通道,常规航母已经能胜任,核动力航母的建造得等技术成熟了再上,不能被舆论“催熟”,毕竟,航母是“国之重器”,不是“面子工程”。 与其争论“该不该造”,不如多关注怎么突破核反应堆小型化、电磁弹射稳定性这些关键技术,等中国真正掌握了这些“硬核”本事,核动力航母自然会水到渠成。 说到底,海军发展就像开船:既要抬头看方向,更要低头看脚下,毕竟,大海不会因为航母的动力类型改变风向,但会记住那些真正能驾驭风浪的船只。
4条电磁弹射器,满排11万吨,印媒:中国正在建造全球至大的航母004型航母的舰
【22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