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使即将离任,临走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中菲关系恐被动降级! 9月19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辞行拜会菲外长拉扎罗。 黄溪连大使离任的消息来得有些突然。公开资料显示,这位58岁的外交官曾任驻美国大使馆参赞、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2018年出任驻东盟大使,2019年开始担任驻菲律宾大使。 黄溪连的离任正值中菲关系因南海主权纠纷持续陷入紧张之际。选择这个时间点进行人事调整,背后用意值得深思。 在辞行拜会中,菲外长拉扎罗积极评价黄溪连近6年来为菲中关系所做的重要贡献,并表示“始终相信外交和对话的作用”。这话看似客套,实则暗示了双方目前缺乏有效对话的尴尬处境。 就在黄溪连准备离任之际,南海局势再度紧张。9月16日,菲律宾组织10余艘公务船,从不同方向非法侵闯中国黄岩岛领海。 中国海警依法采取喊话警告、航路管制、水炮喷射等管制措施并予以驱离。令人震惊的是,菲3014号公务船竟然无视中方多次严正警告,以不专业、危险方式,故意冲撞中方正常执法的海警船。 这种挑衅行为十分危险,不仅可能造成船只碰撞、人员伤亡,更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菲律宾方面似乎正在故意制造事端,为外部势力介入南海问题提供借口。 南海争端不仅影响两国政治关系,更对经济合作产生了严重冲击。多个中菲合作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已被菲方单方面叫停,这些项目总投资额高达500亿比索(约合60亿元人民币),涵盖交通、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 中国投资者撤资导致包括苏比克-克拉克铁路在内的多个重点项目陷入停滞。这些项目原本对菲律宾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菲律宾政府试图寻求美日等国替代中国投资,但努力至今未见成效。美国对菲律宾的投资规模一直有限,2023年仅以10亿美元的投资额位列菲律宾第六大外资来源国。 马科斯政府的外交策略显得缺乏连贯性和战略性。2025年7月22日,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专程飞往华盛顿,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希望借助南海议题与美国拉近关系。 谈判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美国仅同意将菲律宾商品的进口关税从20%微调至19%,降幅仅为1%。这种微不足道的让步被菲律宾政府包装为“外交胜利”,但国内经济专家估算,这一政策调整可能导致菲律宾每年损失数亿美元。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同期日本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中,日本商品获得了15%的优惠关税待遇。这种明显的差别对待立即引发菲律宾国内舆论哗然。 回顾历史,中菲关系曾有过更加成熟的相处方式。在杜特尔特执政时期,中菲关系达到历史最佳阶段,双方签署了总额约62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 那时南海争端虽然存在,但双方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处理分歧,不让争议影响整体合作关系。这种务实态度给两国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对比现在,马科斯政府上台后,南海局势明显紧张,菲律宾对南海事务反应过度,频繁寻求美国介入。这种政策转向不仅损害了中菲关系,也没有给菲律宾带来预期的收益。 黄溪连大使的离任可能意味着中菲关系进入一个新的不确定期。中国商务部已着手评估菲律宾单方面终止合作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中资撤离对菲律宾经济的影响。 数据显示,在杜特尔特执政时期,中菲签署的合作协议总额约62亿元人民币,而马科斯政府上台后,在美国影响下对中国投资项目采取拖延和抵制态度,严重损害了菲律宾的国际信誉。 马科斯政府正为其摇摆不定的外交政策付出代价,而要找到能够替代中国投资的同等规模的投资方,对菲律宾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黄溪连大使离任后,谁将接任驻菲大使职位备受关注。这个任命将传递中国对菲律宾政策的重要信号。 菲律宾工商界忧心失去中国市场后的经济前景。中菲年贸易额达877亿美元,占菲律宾GDP的20%,这种深度的经济联系难以轻易替代。 无论谁接任驻菲大使,都将面临一个艰巨任务:在南海风波中稳住中菲关系的大局,这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
美国布鲁金斯资深研究员何瑞恩说,特朗普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美国对外关系中可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