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深夜,鳌拜经过女儿兰格格的房间,意外发现她与侍卫私会。鳌拜举刀要杀,女儿一句话却让他改了主意,而这竟成为后来康熙扳倒他的一个伏笔。 康熙八年五月,乾清宫的金砖地面上,鳌拜的蟒袍被少年们死死按住,他挣扎间撞翻了案几上的御笔,墨汁泼洒在 “正大光明” 匾额下,像一道黑色的裂痕。 这位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此刻望着围上来的 “布库营” 少年,突然想起半年前管家慌张来报 “兰格格与巴比伦失踪” 时的场景 —— 那时他还不知道,女儿的一场私情,早已为他今日的败局埋下了伏笔。 一年前的鳌拜府邸,深夜的月光透过窗棂,落在兰格格与巴比伦紧握的手上。 巴比伦是鳌拜从蒙古部落挑选来的侍卫,箭术超群却性情温和,一次偶然替兰格格挡下受惊的马匹,两人便暗生情愫。 那晚他们在院落的桂花树下私语,没察觉鳌拜正站在墙外,手指戳破窗纸的瞬间,这位铁血权臣的眼神从疑惑变成暴怒,踹门而入的声响,打破了秋夜的宁静。 “把这奴才往死里打!” 鳌拜的怒吼震得烛火摇曳,兰格格扑在巴比伦身上,额头磕得渗血:“求父亲饶他!女儿什么都答应!” 鳌拜盯着地上瑟瑟发抖的侍卫,突然想起康熙即将大婚的消息 ——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成型:“你进宫选秀,成皇后,我便饶他。” 他要借 “国丈” 身份掌控后宫,让索尼等老臣再无抗衡之力。 兰格格看着巴比伦被侍卫拖拽的背影,含泪点头,却没看到鳌拜眼中那抹只重权欲的冰冷。 选秀大典前的三个月,鳌拜四处活动,甚至私下威胁礼部官员 “若兰格格不能入选,你们都别想好过”。 鳌拜把兰格格叫到书房,将一套华丽的宫装扔在她面前:“下个月入宫选秀,你必须成为皇后!” 可他不知道,孝庄太后早已在慈宁宫召见索尼:“鳌拜权势日盛,唯有赫舍里氏入宫,才能借你家族之力制衡他。” 最终榜单公布时,兰格格的名字旁写着 “性情柔弱,不堪母仪天下”,鳌拜摔碎了茶盏,却不敢公开顶撞孝庄 —— 这是他第一次尝到权力受限的滋味,心中的戾气愈发浓重。 兰格格借着 “谢恩” 入宫时,康熙正在御花园练习射箭。十四岁的少年皇帝看着她眼底的落寞,主动问起缘由。 兰格格犹豫再三,终于说出真相:“父亲逼我选秀,只为掌控后宫,巴比伦若不死,我便只能从命。” 她还悄悄透露,鳌拜近日常与心腹密谋 “如何架空皇权”。 康熙握着弓的手顿了顿,心中有了计划 —— 他要借这对有情人,给鳌拜致命一击。 几天后,索尼以 “商议朝政” 为由拜访鳌拜府,故意选在鳌拜外出饮酒的时辰。 在侍卫营见到巴比伦时,他压低声音:“皇上知你与格格情深,三日后东直门,有人送你们离京。” 巴比伦又惊又喜,当晚便找到兰格格,两人约定 “走后便隐姓埋名,再不过问宫廷事”。 三天后的清晨,马车驶离东直门时,兰格格回头望了一眼京城的方向,她不知道,自己的离开,已成了康熙扳倒鳌拜的第一步。 鳌拜得知女儿私奔后,气得砸碎了书房的匾额,却只能哑巴吃黄连 —— 若此事传开,他 “权臣” 的颜面将荡然无存。 百官们很快察觉到异样:连鳌拜都留不住自己的女儿,皇帝竟能暗中放走两人,这说明皇权已不再是鳌拜能随意拿捏的。 鳌拜的心态彻底失衡,他开始在朝堂上公然顶撞康熙,甚至擅自处死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官员,全然没注意到康熙正以 “练习摔跤” 为名,训练着一支精锐少年营。 直到乾清宫被擒的那一刻,鳌拜才恍然大悟 —— 那些整日与康熙玩耍的少年,竟是对付自己的利器;女儿的私情,不过是皇帝布下的一颗棋子。 被打入大牢后,他望着窗外的月光,想起兰格格小时候骑在自己肩头的模样,突然觉得可笑:自己机关算尽争夺权力,最终却因一场儿女情长,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至于康熙,亲政后大力整顿吏治,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序幕。 而远在江南的兰格格与巴比伦,早已在小镇上开了一家小茶馆。 某天听到茶客谈论 “康熙擒鳌拜,重振皇权” 的消息,兰格格端着茶杯的手轻轻一颤。 巴比伦握住她的手,轻声说:“都过去了,我们现在很好。” 窗外的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没有宫廷的权谋,没有家族的束缚,这场曾搅动朝堂风云的私情,最终在平凡的烟火气中,找到了属于它的温暖结局。 主要信源:(封面新闻——清史四书·康熙奇局|鳌拜的干女儿怎是康熙的至爱良配?)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