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67岁的美国总统华盛顿奄奄一息的被两位医生死死的按在手术台上,他们用

历史趣闻星 2025-09-22 12:08:41

1799年,67岁的美国总统华盛顿奄奄一息的被两位医生死死的按在手术台上,他们用刀接连割开他的喉咙,放出了几盆鲜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799年,弗农山庄被厚雪覆盖,年逾花甲的华盛顿正被两位医生死死按住,他们手中握着弯刀,接连划开他手臂与颈部的血管。 铜盆里鲜血翻涌,不久便堆在房间一角,颜色鲜艳得刺目,几盆血水见底,却没有换来一丝好转,那一夜,旧世界的医疗手段与新生科学的缺席,共同推着美国第一任总统走向生命的尽头。 几天前的一场风雪是这悲剧的开端,华盛顿骑马巡视庄园,在冰冷溪边失足落水,湿透的衣物紧紧贴身,他未曾更换,仍旧坐下用餐,翌日清晨便感到喉咙如同塞住,发声艰难,连吞咽一口水都痛苦万分,随着气管渐渐狭窄,他的呼吸变得急促,仿佛胸口压了一块大石。 家人慌忙召来医生,私人医师依旧遵循着古老的“体液平衡”理论,认为体内血液过盛,压迫了呼吸,唯有放血才能解除危机。 于是第一刀落下,暗红色的血液沿着手臂流入碗中,几百毫升的血液被端走,病人的脸色却愈发惨白,很快更多医生赶到,带来的是更激烈的措施,他们轮番动手,盆盆血水相继溢出,从早到晚,数升血液流失殆尽。 放血之外,他们还用蜡、牛油和昆虫分泌物混合的膏药涂抹在他的脖颈,故意让皮肤起满水疱,再切开吸取液体,妄图“拔除毒素”。 脚上敷着麦麸膏,口中漱的是醋和糖浆调成的药液,甚至连泻药与灌肠也一并上阵,在那个年代,这些方法被视为对抗疾病的正途,却在事实上加速了体力与生命的流失。 屋内气氛凝重,年轻的医生曾提出另一条道路,切开气管以维持呼吸,但遭到年长同僚的拒绝,他们认为那样风险过大,不如坚持传统,犹豫与固执让宝贵的时机一点点流逝,屋外大雪呼啸,屋内只剩下铜盆里血液的腥气与烛火的闪烁。 到夜幕降临,华盛顿已虚弱得无法言语,他用尽最后力气留下嘱托,要求过三天再下葬。这并非矫情,而是出于恐惧。 那个时代,昏迷常被误判为死亡,甚至出现过“安全棺材”,在棺木内安装铃铛或通气孔,以防有人被活埋,他清楚自己再也没有转机,却仍希望保有最后一丝清醒后的体面。 真正要命的并非血液过多,而是感染导致的急性会厌炎,喉头肿胀阻塞气道,使呼吸变得艰难,如果放在今日,一针抗生素或者紧急切开气管便能化险为夷。 连王公贵族都深陷其中,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1685年病重时,被十几位医生轮番放血与灌肠,直至血尽而亡,法国宫廷也奉行此法,甚至产后昏厥的王后都被割开血管“唤醒”,音乐家莫扎特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同样因为连续放血而愈加衰竭,直至再也没有醒来。 华盛顿的去世让人们开始怀疑那些被奉为圭臬的传统,费城医学课堂上,年轻学者用病例对照质疑导师,放血患者全数身亡,保守治疗者却有存活。 显微镜的发明揭开了血液运送氧气的秘密,人们终于明白,所谓的治疗不过是在抽走生命之源,医学从此转向以证据为依据,放血逐渐退出舞台。 今天华盛顿用过的黄铜放血器安静陈列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它的光泽映照出当年的无知与痛楚,也提醒后人警惕那些披着权威外衣的伪科学。 那一夜流出的几盆鲜血,不仅抽空了一位国父的生命,也冲刷出整个时代医学的盲点,科学的进步正是建立在这样的代价之上,而最深刻的教训在于,唯有证据与理性,才能真正护佑生命。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234
历史趣闻星

历史趣闻星

如星闪耀,点亮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