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马享受最特殊的“白宫待遇”,孙玉良:军工企业成为政治棋子】想象一下,你辛苦

孙王良评 2025-09-22 14:31:21

【洛·马享受最特殊的“白宫待遇”,孙玉良:军工企业成为政治棋子】

想象一下,你辛苦攒钱,订了一辆顶配跑车,付了订金,选了高端定制方案,还顺手买了个印着品牌的水壶。等了几周,交付日一拖再拖,成本也不断攀升,最后车子仍旧没影儿。你会为这份“服务”额外买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在美国,这基本就是政府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之间的现实。不同的是,这辆“车”不是跑车,而是西方最先进的F-35战斗机。

洛克希德-马丁,这家全球最大的军工企业,正在经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内部危机秀”。F-35“闪电”-2的交付一次次延误,成本一路飙升。TR3系统升级项目,本来2018年的预算是7亿美元,如今花费已接近20亿美元。五角大楼的账本上,这些数字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却无法兑现交付承诺。美国军工业的效率低下、项目拖延和成本超支,已经成为长期的制度化现象,从里根时代的“星球大战”到特朗普时期的“金穹”计划,无一例外。

问题在于,这样的乱象居然没有阻止特朗普继续与洛克希德-马丁合作。即便西班牙取消了F-35采购计划,欧洲其他国家对美国军火的信任也在动摇,特朗普仍旧坚定地把这一关键项目交到洛克希德-马丁手中。这不仅是一种政治姿态,更是对内部复杂利益关系的妥协——企业牵动着就业岗位、州内政治力量,以及整个共和党的经济网络。裁掉洛克希德-马丁?政治成本过高,风险太大。

与此同时,美国军工的“分散风险”策略也在悄悄展开。第六代战斗机F-47交给波音研发,一方面是为了救助波音,缓解其危机,另一方面也是给洛克希德-马丁一个警告:独占的好处不会永久存在。特朗普的这一操作,表面上是企业政策,背后却是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的复杂博弈。

洛克希德-马丁的问题,不只是美国国内的尴尬,它已经影响到国际市场。欧洲国家因政治信任缺失而取消采购计划,其他盟友也在重新审视F-35的性价比。美国长期以来的军事优势,靠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全球供应链和盟友信任,而这种信任,一旦被成本超支和延期吞噬,影响可远不止一份财报。

而特朗普的选择,则显示出美国政治与军工产业之间的紧密纠缠。五角大楼头疼,财政局焦虑,盟友质疑,但特朗普依旧选择延续合作。这是现实政治的妥协,也是制度化乱象的体现。在这个体系里,企业效率低下、项目拖延、成本飙升,反而被奖励,而真正的问责机制往往被复杂的利益网络掩盖。

观察洛克希德-马丁与特朗普的互动,可以看到美国军工的另一层困境:战略需求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张力。军队需要F-35,需要新型装备;政府要控制预算,要维护就业和政治利益;企业追求利润和项目续约。这三者之间的博弈,最终导致项目一拖再拖、成本高涨,却依然“必得宠”。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盟友的担忧不无道理。西班牙取消采购,其他国家观望,不只是因为战机技术,更因为信任赤字——美国的政治决策能否兑现承诺?F-35的交付能否按计划进行?当军工企业成为政治棋子,国际伙伴的信任就成了稀缺资源。

特朗普的态度,很现实,也很讽刺:面对五角大楼头疼、军工企业危机、国际伙伴失望,他选择维持现状。成本超支、交付延误、效率低下,都在他眼里可以用政治和经济利益平衡。企业受到保护,军事项目继续推进,短期政治风险被分散,但长期信任危机却在悄然积累。

美国军工系统的乱象,从里根时代到特朗普时代,从F-35到F-47,几乎成为制度性特征。问题不仅在于单个企业,而在于整个体制:军工企业成为政治工具,项目拖延被容忍,成本超支被默许,而军队和盟友最终买单。这是一场被政治化的军事游戏,也是一种公开的制度性困境。

特朗普为何不“解雇”洛克希德-马丁?答案在表面之下,远比账本和合同复杂。就业、政治、联盟、企业利益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络,任何轻率行动都可能触发连锁反应。于是,美国政府继续与效率低下的企业合作,盟友调整采购计划,五角大楼头疼,却无人真正问责。F-35的延误和超支,只是这场长期政治经济博弈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全球最大军工企业的“宠溺与失衡”之中,外界看见的是成本和延误,看不见的是政治、经济和战略的复杂交错。特朗普的决策,让人不得不承认:美国的军事强国形象背后,也有一套古怪、低效、却被制度化保护的内部机制。战争机器运转如常,账单由国家和盟友承担,而军工巨头,则依旧稳坐风口浪尖,享受着最特殊的“白宫待遇”。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