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6月的三个深夜,冀东山区的八路军基干队遭遇了三次诡异追击,敌人究竟如何次次精准定位?这个谜团困扰着队长张野溪,直到一次关键的侦察行动揭开了真相。 6月的第一个雨夜,张野溪带着40多名队员从凌源西南出发,他们沿着铁路线悄无声息地行进,目标是三十家子的喇嘛洞。 队伍刚在山上隐蔽,远处突然亮起刺眼的灯光,四辆轨道车呼啸而来,车上全是荷枪实弹的铁路警务队。 这已经是半个月内第三次了,第一次,他们从刘仗子西边出发,计划穿过树林奔袭狐狸山,刚过青龙河,轨道车的轰鸣就从身后传来。 第二次更离奇,他们深入宁城县朝宝沟的山区,这里离铁路足有二十多里,却还是被铁路警务队追上。 张野溪意识到,敌人的情报网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慢慢收紧,他决定亲自带队侦察,看看这张网的破绽究竟在哪里。 侦察的重点锁定在宋杖子车站,每次遇袭,这里的警务队总是第一个出动。张野溪化装成铁路工人,潜入车站附近观察。 很快,他发现了一个可疑人物,车站的搬运工“大老黑”。 这个“大老黑”看似普通,却经常在深夜与警务队队长马昶密谈,更奇怪的是,每次基干队行动后,轨道车总会在宋杖子车站集结,车上的人下车后直奔警务队办公室。 张野溪决定冒险接近“大老黑”,一个雨夜,他拦住了正要离开车站的“大老黑”,亮出缴获的特务证章。 没想到,“大老黑”非但没有慌张,反而低声说:“我等你们很久了。” 原来,“大老黑”是地下党安插在车站的情报员,他告诉张野溪,马昶表面是警务队长,实则是锦州铁路局派来的高级特务。基干队的一举一动,都被铁路沿线的侦缉队实时监控。 “你们从魏杖子一上铁路,水泉车站就打电话给马昶。”“大老黑”在一张破纸上画出地形图,“马昶家有地道直通警务队,机枪和弹药都藏在地道里。” 张野溪意识到,要彻底摧毁敌人的情报网,必须端掉这个据点,他迅速制定了奇袭计划:由“大老黑”带路,夜袭宋杖子车站,同时在二十里堡和高杖子桥头设伏,阻击可能的援军。 行动定在深夜十一点,基干队分成三路:二中队负责外围警戒,张野溪带领突击队直扑警务队和马昶家。 战斗比预想的还要顺利,当突击队摸到警务队门口时,里面的伪军正在酣睡。张野溪一声令下,手榴弹炸开了大门。 与此同时,攻打马昶家的战士发现了地道入口,两颗手榴弹扔进去,里面传来日军的惨叫。 战斗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马昶和两名日军被击毙,30多名伪军缴械投降,更重要的是,基干队缴获了大量情报文件,证实了敌人通过铁路电话网络实时传递情报的事实。 奇袭成功的消息迅速传遍冀东,北到叶柏寿、赤峰,南到平泉、承德,铁路沿线的日伪军陷入恐慌。基干队乘胜扩大战果,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又端掉了三个敌人的情报据点。 这次行动不仅打瞎了敌人的眼睛,还缴获了急需的弹药和武器,更重要的是,它切断了日军通过锦古线运输兵力和物资的通道,为冀东抗战打开了新局面。 多年后,当人们翻开尘封的档案,才发现这次奇袭背后的关键人物“大老黑”,真名叫做李国安。他在车站潜伏了三年,用生命为基干队传递了无数关键情报。 张野溪和他的队员们,用智慧和勇气撕开了敌人的情报网,他们的故事,成为冀东抗战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默默付出,才让胜利的曙光最终照亮了中华大地。
1943年6月的三个深夜,冀东山区的八路军基干队遭遇了三次诡异追击,敌人究竟如何
老吴说
2025-09-23 14:54: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