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没有贪官?不是没有,是因为美国从制度上消灭了贪官,就连贪污都是合法的。 有时候看美国新闻,电视上一派风平浪静,政客们西装笔挺,选举现场红蓝旗帜挥舞,仿佛全地球最干净的政治都在这里。 可细琢磨,真有那么光明磊落吗?如果说美国官员没有中国人印象里的“贪官”,那不是他们比别人高尚,而是制度替他们打了掩护,把贪污这事儿换了个说法,披上了合法外衣。 谁还敢说美国没有贪官,他们只是把贪变成了“规则”,玩得体面又顺畅。 美国政治的门槛,表面上看是选民选票,实际上却是钞票的游戏场,自从2010年最高法院裁定政治献金等同于言论自由,资本在华盛顿的脚步就再也停不下来。 企业、财阀、行业巨头们不再偷偷摸摸送红包,而是堂而皇之地“捐款”给候选人。 2024年,美国游说产业的开销创下新高,光是制药公司就花了将近三亿美元。 地产、金融、能源这些大玩家也不甘落后,美国国会山,成了利益交换的集市,议员们的办公室门口,早就排满了“咨询团队”,其实就是企业雇来的专业说客。 这些钱没直接进官员个人腰包,都是明面上的竞选基金、政策研究、广告宣传,可谁在乎钱去哪儿呢? 企业出钱,官员办事,政策向谁倾斜,谁心里没数,全国房地产协会砸下几千万,换来的是税收和土地政策的倾斜。 明面上是合法的捐赠,实际上是一种巧妙的利益输送,美国社会看似人人平等,背后却是资本说了算,政策的风向标,往往随着哪一行业出手最阔气而变动。 别以为只有国会议员才得益,总统这个位置,玩的更是明牌,特朗普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有人说他干总统不拿工资,听着挺高尚,可谁注意到,他的酒店、物业,成了各国政要和企业巨头的“打卡地”? 沙特、中国、阿联酋的代表团,住他的酒店,吃他的宴席,动辄几十万美元一掷千金。 说是住宿费、餐饮费,谁信只是图个床铺,美国宪法本有“外国报酬禁令”,可特朗普靠着错综复杂的企业架构,把钱悄无声息地转进自家账户。 这些钱,既不叫贪污,也不算灰色收入,全被法律“洗白”了,再往深里看,竞选团队也成了家族生意的提款机。 2020年大选,特朗普的竞选账户直接把活动经费用作“场地费”,一笔笔打进他自家酒店。 活动办在自家地盘上,钱转得理直气壮,品牌曝光度顺势提升,生意越做越大,四年总统任期,特朗普家族身价蹭蹭涨。 明明是政治权力带来的商业红利,美国法律却说这不算利益冲突,反而成了“规范操作”。 有人说,美国没有贪官,是因为制度透明、媒体监督,可实际上,媒体盯得再紧,也只能盯住明面上的规则。 政治献金、游说、企业赞助,这些玩法都是公开的,合法的,甚至被吹捧成“民主参与”,可普通百姓进得了这个圈子吗? 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政策被资本左右,社会资源向权贵倾斜,如果说国内贪污是黑色地带,美国的贪腐就是披着白袍的“合法交易”,换了个包装,实质没变。 美国的政治生态,处处是资本的影子,企业雇人写报告、拍脑袋定策略,甚至帮立法者起草法案。 议员们坐在会议室里,很多提案的原稿,都是企业“专家”递上来的,政策一出台,受益的不是普通人,而是那些“投资”最多的行业。 美国人常说“利益集团绑架政策”,这话并不夸张,正因为资本运作被合法化,贪污也就失去了原本的“罪名”,成了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有人拿美国的“廉洁”当标杆,可到头来发现,这种廉洁只是换了个说法,官员不收现金红包,但企业给竞选团队捐款,帮你打广告、做公关,给你买曝光度。 政客不敢明目张胆要好处,可企业养着一屋子说客,随时为你写好“政策建议”,换来的是政策倾斜、市场保护。 看似一切依法依规,实则暗流涌动,资本和权力的结合,早已成了美国政治的主旋律。 美式制度下,贪官的定义被悄悄改变了,只要不把钱塞进自己口袋,哪怕是为家族企业牟利、为捐款企业开绿灯,都有了“合法”外衣。 普通人想看到谁贪污受贿,难如登天,可一笔笔“合法”的政治献金和游说费用,在无声中完成了权钱交易。 有人说美国制度先进,可先进的地方恰恰在于把贪污变成了“规则”,让资本利益最大化,普通百姓却只能当旁观者。 回头看中国,官员收红包、吃回扣,早已是重拳打击对象,美国却把利益输送包装成制度创新,贪腐变成了“阳光下的交易”。 有人感慨美国没有贪官,其实只是换了个玩法,选举、政策、立法、执法,哪一环没有资本的影子,只要规则允许,贪污就不叫贪污,只叫“合规操作”。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因为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那美国布下的陷阱
【1评论】【16点赞】
邪恶大法师
马克斯可能是想美国再次伟大,但懂王心理都是生意[并不简单]我有没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