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裁6家美企,美军被打中“七寸”,核航母建造或面临停工 9月25日,中国商

森森视野 2025-09-25 23:50:18

中国制裁6家美企,美军被打中“七寸”,核航母建造或面临停工 9月25日,中国商务部发了一份不到400字的公告,却把大洋对岸的军舰圈搅得鸡飞狗跳: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扁平地球管理、全球维度三家列入"出口管制名单",萨罗尼克科技、爱尔康、国际海洋工程三家被写进"不可靠实体清单"。简单说,就是以后中国境内任何工厂要向这六家公司发货,先得过商务部这一关,而许可证几乎没人拿到过。消息一出,纽波特纽斯船厂的股价盘后跌了近4%,原因也直白——它是美国唯一能造核航母的船厂,手里的"福特"级二号舰"肯尼迪"号(CVN-79)原说明年6月交付,现在内部备忘录写着"争取2026年春",但后面打了个问号。 疑问来自供应链。船厂发言人对当地媒体承认,航母电磁弹药升降机里要用到的碳化硅功率模块,一直靠中国珠三角几家工厂做次级封装;库存"够用几个月",具体数字没说。同样被点名的萨罗尼克科技主营无人艇,国际海洋工程做深海机器人,它们被拉进清单后,原本每年从中国采购的铝合金耐压壳体和稀土永磁电机只能另寻卖家。美国军工圈自嘲:以前卡别人脖子,现在轮到自己体验"全球分工"的厉害。 为什么是这个时候?9月22日,新华社刚放出福建舰电磁弹射歼-15T的高清视频,一天起降数十次,甲板三条弹射轨道全部通电。镜头里马伟芳院士一句"系统可靠性达标"被外媒做成标题:中国成为第二个把电磁弹射玩上舰的国家。三天后,北京把制裁清单拍在桌面,时间踩得准,却并非临时起意。9月3日,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公布3.2亿美元对台军售,里面就有雷达备件,国会走流程时没人提中国供应链,但北京把账记下了。 具体会卡到什么环节?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24年出过一份内部简报:如果中国断供高纯铝、稀土永磁体和部分印制板,单艘"福特"级造价可能再涨12%,工期拉长18个月。当时议员们只当参考材料,现在变成现实考题。CVN-80"企业"号刚铺完龙骨,所需双层底特种钢材还有六成没到货,备用来源日本制铁JFE排产排到2027年;CVN-81"多米斯·米勒"号本月初才举行钢板切割仪式,预算156亿美元还没全部到账,国会已放话要开听证会,质问"为什么又让中国制造卡脖子"。 五角大楼的回应很官方:正在评估替代方案,确保项目按期推进。但业内清楚,把一条成熟供应链搬到第三国,没有三五年搞不定。更现实的办法是先囤现货——消息出来后,美国一家小型分销商把手里最后一批中国产高纯铝箔价格抬了20%,还是瞬间卖空。纽波特纽斯船厂门口的小酒吧里,工人们调侃:以前加班赶进度,现在加班找零件。 北京这边没再多说话,只在公告里留下一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过去几年,美国把600多家中国实体拉进清单;如今中国用同样的规则回敬,选的是美军工体系里最吃"全球分工"的一段。对普通人来说,航母推迟一年半载似乎很远,但意味着老舰得继续高强度执勤,维修费和人力成本最终落到纳税人头上。下一轮听证会上,议员们若再把"对华脱钩"喊得震天响,先得解释船厂缺的那块碳化硅模块去哪找。 故事到此还没完。CVN-79能不能在2026年春天准时出海,CVN-80会不会继续涨价,都得看大西洋两岸的下一步出牌。有人把这场较量叫"不对称战争",其实说穿了就是:当世界工厂也开始列清单,军舰和芯片都得按新规矩排队。 欢迎留言:你觉得这是"精准反制",还是全球供应链的蝴蝶效应?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森森视野

森森视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