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朱奠壏与母私通后赐死,朱祁镇怒斥:大明皇室为何如此堕落?这或许是自从明朝建

观史亦鉴 2025-09-28 13:43:31

28岁朱奠壏与母私通后赐死,朱祁镇怒斥:大明皇室为何如此堕落?这或许是自从明朝建立以来,下过的最大的一场雨。 天顺五年五月,明英宗接到了一桩“奇案”,有锦衣卫上报,弋阳王朱奠壏居然和他的母亲私通到了一起。   这违背天理人伦的事情,怎能在我大明宗亲里面上演? 尽管锦衣卫逯杲拿不出明确的证据,但明英宗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气得当即赐死朱奠壏和他的母亲。   二者自尽后,皇帝下令烧了两人的尸体。 《明史》中记载,骤然间天气大变,雷雨倾盆如注,令在场人无不惊呼。这桩百年难遇的乱伦案,由此定格在了这一特写镜头。   一、笼中亲王   朱奠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曾孙,按照辈分算起,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堂叔,被封为弋阳王,封地大致在今天的江西南昌。   虽然被称作“王”,但朱奠壏更像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 明朝规定,王室成员不能参加科举,也不能从事农业、商业等活动,唯一的生活来源是国家给的俸禄。   尽管这笔普通老百姓一辈子也赚不来,然而想拿到钱,也要看着地方官老爷的脸色,由此,朱奠壏几乎没有半点权力。   并且,王府的政治命脉掌握在朱奠壏的兄长宁王朱奠培手中,而这兄弟俩也是出了名的意见不合。 张氏与朱奠壏自幼就订婚,堪比青梅竹马,兄长却最后把刘氏许配给朱奠壏,张氏纳入自己府中。   随后又经过别人的挑拨离间,朱奠培竟设下阴谋把张氏害死,彻底惹怒朱奠壏,于是他天天向朝廷喊冤,还指控自己的兄弟要谋反。   然而,曲曲一个精致的摆设,有谁把他的话当话呢?大家都认为朱奠壏疯了。   二、疑案迷雾   指控朱奠壏与母亲私通的罪名,叫做“蒸母”。 在明代,“蒸”这个字特指与父亲的妾室发生淫乱关系,尽管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何人,但依然能推测出,朱奠壏“爱上”的,是他庶母,并不是亲生母亲。   就算是庶母,也很让人难以接受。 要知道,在理学盛行的明代,社会对三纲五常、等级人伦看得万分重要。朱奠壏身为权力结构顶端的贵族,必当将其视为禁忌中的禁忌。 难道大明皇室真的堕落成那样了吗?《明史》中如泣如诉的大雨,看似无心多写了一笔,是否另有隐情?   通报他的锦衣卫逯杲本身就是一个有名的酷吏,以“刺官民阴事”著称,是明英宗最信赖的特务头子。 在证据拿不出手的情况下,明英宗依旧当机立断做出决定,这样丝滑,未免把真相指向另一个方向——政治谋杀。   三、暴雨冤魂   要说动机,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才重新得到帝位,对朝野上下必然是极其不信任的。 皇帝权力不稳,偏偏藩王们安逸地坐拥一方土地,由此,如何削弱藩王的势力,成了明英宗心头大患。   朱奠壏和哥哥的恩怨引起了英宗的警觉,兄弟相互告发,鸡犬不宁。 朝廷实力尚未巩固,柿子要挑软的捏,明英宗便把刀刃自然对向了啥都不是的朱奠壏,想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好好整治皇族宗室。   这一招,让朱奠壏不仅送了性命,死了也要被后人取笑,太毒辣了。   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亲情和人伦都显得如此脆弱。 当统治需要杀一儆百时,真相往往最先被牺牲。雨不仅洗刷着朱奠壏的冤屈,更映照出封建皇权下无数身不由己的命运。 参考资料:《明史》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观史亦鉴

观史亦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