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时事评论员郑丽文表示,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和解放军杠上了,你们知道台湾要面对啥吗? 郑丽文这次的发言,直指岛内政治氛围的荒谬,瞬间让那些“亲美抗中”等粉饰太平的政治口号戛然而止。在她愤怒的质问背后,站立着的是岛内普通民众最关心、最切实的生活安全问题。 最直接的冲击恐怕先从加油枪开始。台湾 98% 的石油都靠海上进口,全岛的战略石油储备撑死也就 90 天,而且主要储油库集中在高雄、基隆几个港口附近。 一旦运输线被切断,高雄港的油轮进不来,不出半个月,街头的加油站就得排起长队,紧接着就是限供政策。到时候别说私家车开不动,连救护车、消防车这些紧急车辆都可能面临没油可用的窘境。 台湾 “中油” 去年算过一笔账,要是海运中断,全岛每天得缺 40 万桶油,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加油站得关门歇业。天然气的情况更紧张,80% 依赖 LNG 船运,桃园那个接收站要是停摆,新北市的火锅店都得改烧炭火,冬天的暖气更是想都别想。 经济上的连锁反应会来得更快。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去年就有 1560 亿美元,算下来全岛每个人能分到 7 万块,这里面半导体占了 70% 的份额。 台积电南京厂的芯片一半都往大陆送,联发科的手机芯片 80% 卖给华为、小米,真要是杠上了,这些订单怕是连夜就会转到韩国、日本去。还有那些精密仪器,台湾出口大陆的量占了总出口的 42%,一旦断供,高雄的工厂就得裁员,不少家庭的收入来源会直接断掉。 军事上的账更没法细算。台湾的空军基地就那么几个,清泉岗、嘉义这些离大陆海岸线最近的才 100 多公里。解放军火箭军的实力有目共睹,去年环岛演习时,导弹从台东外海飞过,误差不到 10 米,机场跑道要是被砸几个坑,F-16V 就算能飞起来也没地方降落。 陆军的装备更没法比,那些 M60A3 坦克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旧货,跟解放军的 99A 比,就像拖拉机跟高铁赛跑。 所谓的 “滩岸防御” 在无人机面前更是不堪一击,去年乌克兰用改装的大疆无人机都能炸坦克,而台湾的 “单兵防空导弹” 数量少得可怜,每个士兵都摊不上一枚,真打起来根本不够用。 民生层面的麻烦会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台湾的电力 70% 靠火电,核电厂就 3 座,关键的输电线路全集中在西部走廊,一旦受损,台北 101 的电梯得停运,医院的呼吸机都得靠发电机维持。 2021 年台南地震断过一次电,高雄市停了 3 天,超市里的冷冻肉全臭了,物价一下涨了 20%,这还只是小地震的影响。 自来水系统更让人揪心,很多水库在中部山区,输水管网早就老化了,去年苗栗就因为管道破裂停过水,真到战时,怕是得靠消防车送水,排队接水的队伍能从村口排到镇上。 最不靠谱的就是所谓的 “国际援助”。美国每年是卖台湾几十亿美元武器,但真要动手,他们的航母战斗群从关岛开过来得 7 天,这 7 天里台湾能撑得住吗?上世纪 90 年代台海危机,美国航母是来了,可也没敢越过海峡中线。 现在解放军的反舰弹道导弹能打 2000 公里,航母来了也是活靶子。日本更指望不上,冲绳基地离台湾才 600 公里,真掺和进来,恐怕得先看好自己的弹药库。 全世界 182 个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联合国宪章里写得明明白白,真冲突起来,能喊几句 “支持” 的怕是没几个,顶多有人卖些过期武器赚点黑心钱。 郑丽文的问题其实戳中了最关键的一点:真要是杠上了,承担后果的还是普通老百姓。那些政客们或许能躲在安全的地方,可寻常人家要面对的是没油、没电、没工作,甚至是头顶的炸弹。这个问题没人敢轻易接招,因为答案太沉重,沉重到足以让所有口号都显得苍白无力。 郑丽文的问题,答案早已写在现实中:军力悬殊、经济自杀、人心涣散、盟友靠不住。 当台独政客高喊“不怕战争”时,普通民众的沉默才是最震耳的回响——他们真正怕的,是成为政治豪赌的牺牲品。 信源:海峡导报
突然改口了。郑丽文拜会夏瀛洲上将后,表态出现变化。她明确说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19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