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了最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承诺到203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峰值水平上削

烟雨评社 2025-09-29 09:43:30

中国公布了最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承诺到203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峰值水平上削减7至10%,并力争做得更好,同时承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30%以上,中国为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做贡献,不说功劳也有苦劳,结果欧盟却蹦出来横加指责。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刚结束没几天,中国这组涵盖减排、能源、生态的新目标还在国际上被热议,欧盟气候行动委员胡克斯特拉的批评就泼来了冷水,直言中国的承诺 “远远不够”,还说会 “推动” 中国设定更高目标。 可有意思的是,这次峰会上自诩 “气候领袖” 的欧盟,连自己的减排目标都没能拿出来,只能承诺要到 11 月的 COP30 大会上补交,被外媒嘲讽是带着 “欠条” 参会,堪称 “自己造成的耻辱”。 要知道中国这份承诺背后,藏着多少实打实的努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 2030 年前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意味着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碳强度降幅,比欧美实现同样转型的时间压缩了一半还多。 单说非化石能源占比 30% 这个目标,看似只是个数字,实则步步都要啃硬骨头,去年中国这一比重已经达到 19.8%,刚超额完成 “十四五” 规划的 20% 目标,要再往上冲 10 个百分点,得在短短十年里建起更庞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现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撑起了底气。早在 2024 年 7 月,风电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就超过 12 亿千瓦,提前 6 年完成了原定于 2030 年的目标,而新目标里这个数字要翻到 36 亿千瓦,相当于 2020 年的 6 倍还多。 更关键的是,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能提供全球 60% 的风电设备和 70% 的光伏组件,正是这种产业能力,把全球风电和光伏的发电成本分别拉低了 60% 以上和 80%,让更多国家用得起清洁能源。 欧盟的指责更站不住脚的是,双方的减排基础本就不同。欧盟早在 1990 年就实现了碳排放达峰,有充足的时间推进转型,而中国的碳排放峰值可能要到今年才出现,比官方目标还提前五年。 中国构建的 “1+N” 政策体系已经把路径铺得很细,从顶层设计到能源、工业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再到财政、科技的保障措施,每一步都有明确规划。 反观欧盟,因为内部分歧严重,连统一的目标都拿不出来,这种情况下对别人指手画脚,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都看不过去,公开肯定了中国在低碳合作上的贡献。 全球三大经济体的碳排放量占了世界一半以上,气候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COP29 刚刚明确,到 2035 年发达国家每年要提供至少 3000 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可欧盟一边没拿出自己的减排方案,一边对付出真金白银和产业努力的中国挑刺。 事实上中国的行动一直比承诺更扎实,森林蓄积量、新能源装机等多项指标都已提前完成阶段目标,这种 “少承诺多兑现” 的风格,早已被国际社会看在眼里。 现在距离 2035 年还有十年时间,中国要让新能源汽车成为销售主流,要让碳交易市场覆盖所有高排放行业,每一步都得实打实推进。 欧盟与其忙着指责别人,不如先解决自己的内部分歧,拿出像样的减排方案。毕竟应对气候变化,靠的是具体行动而非口头施压,这一点,中国早已用产业链实力和提前完成的目标给出了答案,欧洲对我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这让我们怀疑,欧洲本质上是要我们以去工业化为代价,达成目标。 信源:新京报

0 阅读:2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