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地铁上听见两个年轻人聊天,一个说:“我辞职了,不想再为KPI活着。 ”另一

零动力 2025-09-29 21:07:30

昨天在地铁上听见两个年轻人聊天,一个说:“我辞职了,不想再为KPI活着。 ”另一个笑:“你这叫清醒,我这叫逃命。 ”他们没说公司名字,但语气里全是共鸣。 不是所有辞职都带着悲壮,更多是无声的疲惫,像手机电量从20%走到5%,没人提醒你该充电,你自己先关机了。 我们总以为职场是战场,要拼业绩、抢资源、熬资历。 可没人告诉你,有些人的“战场”其实是情绪的泥潭——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不是想今天做什么,而是想怎么躲开那条催进度的微信。 不是你不努力,是你努力的方向,早就不属于你了。 我见过一个做设计的姑娘,连续三个月没休过周末,老板夸她“有责任感”,她却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空荡荡的工位,配文:“原来我的价值,只在加班时才被看见。 ”第二天她辞职了,去开了家小咖啡馆,每天八点开门,五点关门,不接单,只卖咖啡和沉默。 她说:“我现在不为谁活着,只为咖啡拉花时那点温度。 ” 不是所有人都该咬牙坚持,也不是所有离开都是失败。 有时候,转身不是认输,是终于听清了自己心跳的节奏。 职场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很多人把人生过成了职场的附属品。 你不需要被理解,但你值得不被消耗。 这年头,能坦然说“我不干了”的人,反而活得最清醒。

0 阅读:3
零动力

零动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