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馆长陈之汉公开表示因支持统一、认同大陆而接到死亡威胁,还担心自己遭“黑枪”。事件迅速在岛内外引爆舆论,涉及政治、媒体与安全问题。 被称为“馆长”的陈之汉,是台湾知名的健身教练兼网红,过去言语直接、粉丝多,争议也多。过去几年他曾因言论与政治人物、媒体、甚至粉丝发生强烈冲突,2019 年发动过反红媒活动,2020 年遭到近距离开枪,社会影响很大。关于他的人物定位和历史,有公开资料可查。 馆长今年去过中国大陆直播并对大陆表达正面看法,回台后在直播和社群上继续发表立场,结果在网络上掀起大讨论。回台当天直播时,他说有人在聊天室威胁要在机场“丢东西”,他在直播里回嗆并怒斥这类人。媒体当时把这段直播、网民反应和他在大陆的言论连在一起报导,舆论迅速分裂。 馆长在不同场合曾公开表示,自己因为近年立场变化遭到打压、跟踪,甚至担心“随时可能被黑枪”——这是他在直播或访谈中多次提出的安全顾虑。 有关他遭跟踪、被威胁的说法曾在过去几年间反复出现,媒体也曾追踪过相关线索。与此同时,他也把一些过去的伤害(包括2020年的枪击案)与特定政治人物或团体做连结,引发更大争议。 馆长把矛头指向民进党或“绿媒”的时候,局面马上往法律与舆论两个方向分岔。一方面,馆长声称自己被“用法律”或媒体清算;另一方面,民进党方面过去也曾因馆长公开指控而采取法律行动或公开澄清。 比如馆长曾在直播中指控民进党相关人士与他所受的枪击有关,民进党随即以诽谤回应并启动法律程序。这样一来,“谁在威胁谁”“哪一句话构成造谣”就不再只是网络口水战,而进到法庭与证据链的层次。 历史案底并不会自动等于当下证据。馆长过去被枪击、也曾指控政治人物、也曾被法院认定某些言论属于可受公评范围,这些判决都会影响现在法庭上双方举证的权重。 社群演算法把极端情绪放大。支持者与反对者各自构成过滤气泡,信息互相加固,理性、可查证的信息被边缘化。要解决危机,不只是单一方道歉或澄清能了事。 外部势力或跨境声音对台内议题的参与会把问题国际化,造成各方更难回到本地司法与事实层面来处理。鉴于馆长的言论有时触及两岸情绪,这点更敏感。 馆长说自己接到死亡威胁并担心“黑枪”存在,这是严重的安全议题,任何公民若遭到真实威胁,警方与司法应当介入保护与侦查。与此同时,如果有人被指控以“法律”名义打压他人,法律程序应该透明、证据公开,避免把法律正当化成政治工具。 两边都应把焦点放回证据与程序,而不是把所有事情政治化。这样才能同时保护个人安全与维护法治的尊严。 社会可以不同声音,但暴力和死亡威胁绝对不能被正常化。媒体应负起核查与不煽动的责任,政治人物也要慎用法律与发言。公众要学着用证据说话、用司法解决争议,而不是靠网络情绪去判断对错。只要大家回到证据和程序上,才能把冲突降温,给每个人更安全的公共空间。 (主要信源:中华网——台网红馆长支持两岸和平统一 强调自己的祖国是中国)
“馆长”受到民进党死亡威胁!昨天馆长在直播中说:由于他支持统一,认同祖国大
【40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