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波音CEO放话“再拒收就断供”,想逼中国让步,却把自己推到尴尬境地。

洞察观史 2025-09-30 16:46:00

[浮云]波音 CEO 放话“再拒收就断供”,想逼中国让步,却把自己推到尴尬境地。中国市场不再任人拿捏,稀土与国产大飞机成为底气,这场博弈正揭示全球航空格局的转变。 过去很长时间里,波音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地位几乎难以撼动。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场,每年新增的飞机需求超过几百架,波音和空客都把这里当成必争之地。对波音而言,中国长期是它最大的海外客户。 但这一切在 737 MAX 接连发生两起重大事故后戛然而止。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全面停飞该机型的国家,这一动作给全球航空界释放了信号:中国对安全的态度毫不妥协。 从那之后,波音的信誉在中国几乎跌到谷底。即使它在技术上做了整改,交付上恢复正常,中国航空公司对波音的信任依旧很难重建。与此同时,空客趁机扩大在华份额,而国产大飞机 C919 也加快了商业化脚步。 这几年波音的日子并不好过。根据公司财报,2024 年波音亏损超过 140 亿美元,公司市值缩水数百亿美元。理论上,这时候企业更应该反思自身,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挽回口碑。但波音的高层似乎选择了另一条路:试图用强硬话术给对手施压。 凯利・奥特博拉的“断供”表态,看似硬气,其实漏洞百出。首先,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波音若真切断对华供货,将直接丧失大客户,还会把空客和中国国产机彻底推到前台,自己失去最后一点翻盘的机会。 就在 2024 年,中国已经宣布对部分稀土和磁性材料实施出口许可制度,意味着出口要经过审批和限制。这类举措本质上是一种政策工具,既能回应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做法,也能保留谈判筹码。 波音的飞机若缺少稀土制成的高性能磁体和零部件,也同样无法维持生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网友调侃:要真断供飞机,中国完全可以断供稀土,到时候看谁更难受。 如果把眼光放宽一点,就会发现这次争议不单单是“飞机买卖”的问题,而是中美更大范围博弈的缩影。 稀土元素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飞控系统、导弹雷达、新能源汽车电机等高端制造。 美国也早就意识到对华依赖过重,正大力扶持本土稀土产业,但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的地位。正因如此,中国的出口许可制度被视为一种对冲手段,既能维护资源安全,也能在贸易摩擦中增加筹码。 与此同时,航空产业链高度全球化。波音一旦对中国“断供”,不仅损失市场,也可能影响它自己在供应链上的稳定性。中国早已是全球航空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仅采购整机,还深度参与零部件制造。换句话说,波音并不是在单方面发号施令,而是与中国市场互相绑定。 曾经波音在中国市场几乎说一不二,如今却不得不面对信任缺口、竞争对手崛起和中国自主研发的挑战。它再想用强硬姿态压人,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稀土出口许可政策说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关键环节有了更大主动权。对手如果轻视这一点,恐怕会付出代价。 中美在航空和资源上的摩擦频繁,但双方也都清楚,彻底脱钩代价巨大。只有通过市场化竞争、规则化博弈,才可能找到可持续的平衡。 一句“再拒收就断供”,本想让中国低头,结果却让外界看清了波音的虚弱。如今的局面已不同往日,中国有足够市场规模,也有战略资源优势,更有国产大飞机正在崛起。波音想靠一句威胁重夺主动权,难度比它想象的大得多。 对我们而言,更为关键的是持续将产业链与供应链稳操己手。在此基础上,推动核心技术、关键材料以及自主品牌不断实现进阶提升,以稳固自身发展根基。只有这样,面对类似的威胁时,我们才不会被人牵着走,反而能以更从容的姿态回应。 (主要信源:浙江在线——波音证实:中国已停止接收新飞机)

0 阅读:7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