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明“险招”成了!中国搞定电磁弹射,这项技术甩美15年! 美国海军的

小茹吖 2025-10-01 13:48:43

马伟明 “险招” 成了!中国搞定电磁弹射,这项技术甩美 15 年! 美国海军的福特号航母,当年可是喊着 “划时代” 的口号下水的。 2017 年服役那会,美军吹得天花乱坠,说舰上的电磁弹射能让舰载机出动效率提 30%,结果呢?直到 2024 年,这弹射系统还跟 “闹脾气” 似的,每弹射 400 来次就得趴窝。 更别说 F-35C 了,好几次试航时要么弹不出去,要么弹出去姿态不对,飞行员都捏着把汗。 至于他们吹嘘的 “三型机协同”—— 也就是战斗机、预警机、无人机一起用弹射起飞,至今连影子都没见着。 可就在福特号还在跟故障较劲的时候,咱们国家这边传来了好消息。 马伟明院士带领团队,只用 1 年多时间,就把电磁弹射技术彻底搞定了。 而且这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是能装在福建舰上、真能用的成熟技术。 福建舰今年海试时,电磁弹射系统一亮相就惊艳了不少人 —— 没有乱七八糟的故障,舰载机起飞回收顺得很。 很多人不知道,这技术能成,全靠马伟明院士当年走的那步 “险棋”。 早年间,美国搞电磁弹射选的是中压交流路线,全球业内几乎都跟着学,觉得这是唯一的路。 可马伟明团队研究后发现,中压交流有个大毛病:体积大、能耗高,还特别容易出故障。真到打仗的时候,难道让舰载机等着修设备?这根本不符合 “能打仗” 的要求。 那会团队里不少人都犯怵,毕竟跟美国对着来,等于放弃现成的参考,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经费、设备、人才,哪样都得拼。 马伟明院士当时就拍了板:“美国人走不通的路,不代表我们走不通,咱们要做就做能打仗的技术!” 这句话不是喊口号,他带着团队在实验室里泡了整整十年,中间失败了上百次,愣是把中压直流这条技术路线给走通了。 这条路线有多牛?咱们拿实际表现说话。 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美军自己公布的 “平均无故障间隔” 是 400 次,而咱们国家的测试数据里,这个数字直接突破了 1200 次 —— 意味着可靠性是美国的 3 倍还多。 更关键的是时间,美国从 2001 年开始研发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到 2017 年装舰,前后花了 16 年,结果至今没稳定。 咱们呢?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完成装舰测试,只用 1 年多,这效率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还有美军一直搞不定的 “三型机协同”,咱们福建舰早就试成了。 今年年海试的时候,歼 - 35 舰载机、空警 - 600 预警机,还有彩虹 - 7 无人机,轮番通过电磁弹射起飞、回收。 预警机比战斗机重不少,无人机又更轻巧,能同时满足不同重量机型的弹射需求,这背后是对弹射功率的精准控制。 有人说这技术 “甩美 15 年”,这话不是瞎吹。 按照美国现在的进度,要解决福特号的故障问题,至少还得花 5 年。要搞出能支持三型机协同的中压直流技术,没个 10 年根本不可能。加起来就是 15 年的差距。 而且这还不是单纯的技术领先,更关键的是,咱们的电磁弹射是 “全自主” 的 —— 从核心的发电机、储能装置,到控制软件,每一个零件、每一行代码,都是中国自己搞出来的,不用看任何人脸色。 这份成绩,是马伟明院士用半生时间硬闯出来的。他今年都快 70 岁了,还经常泡在实验室,跟年轻研究员一起熬夜改方案。 用他的话说:“国防科技不能等、不能靠,别人不会把核心技术拱手相让,咱们只能自己拼。” 正是这份拼劲,让中国在电磁弹射领域一下子从 “跟跑” 变成了 “领跑”。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海军通报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