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过度总统沙拉,在纽约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是近60年来首位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叙利亚国家元首。 沙拉的崛起源于叙利亚内战的复杂演变。2011年,阿拉伯之春浪潮波及叙利亚,民众最初通过街头示威表达对政治改革的诉求,但当局的强硬回应迅速将局势推向武装对抗。反对派武装逐步形成,沙拉原名阿布·穆罕默德·朱拉尼,早年参与伊拉克抵抗活动,后于2012年进入叙利亚战场,建立努斯拉阵线。该组织起初作为基地组织分支,活跃在西北部地区,通过控制领土和资源扩展势力。美国在2013年将其列为恐怖分子,悬赏1000万美元,原因是其领导的团体涉嫌实施袭击并与极端势力勾连。这反映出国际社会对叙利亚叛军的分化看待,一些团体被视为威胁全球安全的因素。沙拉的组织在战乱中逐步脱离旧联盟,改组为解放沙姆委员会,试图通过务实策略调整形象,但其早期联系仍备受质疑。内战持续14年,造成大量人口流离和基础设施破坏,沙拉的势力在西北部巩固后,开始谋划更大行动。 2024年12月,沙拉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动攻势,推进至大马士革,结束巴沙尔·阿萨德的统治。这场变故标志着叙利亚内战转折,沙拉随后出任过渡总统。国际态度随之转变,美国在2025年5月利雅得会谈中撤销悬赏,并解除大部分制裁,特朗普政府表示支持其稳定叙利亚的努力。这源于沙拉公开反对伊朗影响,并承诺保障美军在叙利亚的利益,同时提出安置难民和推进重建的方案。俄罗斯也调整立场,普京发出访俄邀请,并派副总理赴大马士革讨论合作,焦点在于保留塔尔图斯军港作为中东战略支点。叙利亚急需能源和援助,双方基于互利原则展开对话。这些变化为沙拉的联合国之行铺平道路,外长阿萨德·哈桑·希巴尼提前赴华盛顿,与美国议员和国务院官员会晤,讨论停火监督、难民返回和剩余制裁解除。尽管未发布联合声明,但会谈氛围友好,显示出外交路径的畅通。 沙拉行前接受美国媒体采访,强调剩余制裁阻碍民众获取药品和燃料,借此施加压力并展现人道主义关切。国内层面,选举委员会宣布10月组建过渡议会,分配210个席位,尽管反对派质疑方案,但官方强调过渡期需高效治理,以向国际社会证明内部稳定。抵达纽约后,沙拉日程紧凑,除了准备在联合国大会演讲,阐述重建和国际合作的思路,他还抽时间会见在美叙利亚侨胞。这些侨胞可能提供资金支持重建,并在海外传播新叙利亚形象。沙拉在交谈中反复提及团结力量推动重建,旨在借助侨胞资源争取更多国际认可。更引人注目的是与特朗普的双边会谈,这将是美叙领导人近12年来首次正式面对面讨论,可能涉及以色列安全议题。叙利亚和以色列代表已在第三方地点秘密谈判南部缓冲区事宜,俄罗斯虽提出调解,但需美国同意才能落地。尽管沙拉名字仍在联合国制裁名单,每次出境需申请豁免,此次靠技术同意获准,但未来国际会议参与仍存不确定性。 在联合国大会上,沙拉作为首位近60年来出席的叙利亚元首,呼吁完全解除所有制裁,指出这些措施影响国家恢复。他强调叙利亚的务实姿态,承诺与国际社会合作,但未回避国内挑战,如斯韦达和拉卡地区安全问题导致选举日期难以确定,库尔德武装控制油田产区也加剧统一难题。这些因素显示,外交破冰虽取得进展,但内部分裂需长期解决。沙拉的纽约之行标志着叙利亚从孤立状态向国际融入的转变,中东权力格局随之微调,各方需重新定位关系。这次出席不仅源于去年变故,还反映出大国基于利益的现实考量。美国从悬赏到支持的转变,凸显地缘政治的实用主义,而俄罗斯的合作则旨在维护战略资产。沙拉领导的组织早期与基地组织关联,曾实施暴力行动,这段历史令其形象复杂,国际社会在接纳时仍持谨慎。 后续发展中,沙拉政府推动重建计划,但民族和宗派紧张持续存在。过渡议会组建面临地区安全挑战,部分区域选举推迟。国际认可虽提供援助渠道,但深层分裂需通过谈判化解。叙利亚的未来取决于内部稳定与外部支持的平衡,中东各方在外交场合悄然调整策略。沙拉继续领导过渡期,力求巩固权力,但历史背景带来的质疑未消。
墙倒众人推,印度这次是真没统战价值了,联合国第80届大会上,土耳其、沙特、马来西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