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外媒感慨中方的最新声明,丝毫不考虑任何美国利益了。 近期,一则源自中国

士气沉沉 2025-10-04 18:50:47

[微风]外媒感慨中方的最新声明,丝毫不考虑任何美国利益了。 近期,一则源自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CMRG)的内部指令,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引发了剧烈震动。该指令要求国内多家主要钢铁企业暂停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采购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 这一消息迅速传遍全球,被外界解读为中国与全球最大铁矿石供应商之间持续已久的定价争端出现了决定性的升级。许多国际媒体在报道此事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观察:中方的这一系列动作,似乎已经完全不再将美国的利益纳入考量范围,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战略自主性。 这场争端的根源,深植于全球铁矿石贸易长达数十年的权力结构之中。长期以来,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消耗了全球海运铁矿石的七成以上,但在定价权上却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以往的贸易模式中,中国的钢铁企业各自为战,分散的采购力量使得它们在与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这三大矿商的谈判中屡屡处于下风。 价格主要由普氏等少数几家基于西方的资讯机构通过普氏指数(Platts IODEX)来确定,这种以美元计价的机制,被许多买家认为未能充分反映真实的市场供需关系,尤其是在亚洲市场的供需状况。中国钢企即便耗费数月时间进行艰苦谈判,最终也往往只能接受一个并不理想的“市场价”。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正是为了打破这一僵局。这个被外界称为“超级采购团”的央企,整合了国内主要的钢铁采购需求,旨在形成一个统一、强大的议价实体。 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在铁矿石贸易中的博弈地位。此次暂停采购必和必拓的美元计价矿石,正是CMRG成立后,首次运用其集中力量进行的一次战略性施压。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谈判策略,更是一次对现有定价体系的直接挑战。它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作为最大的终端用户,有权要求一个更公平、更透明、更能反映自身市场影响力的定价机制。 而这一举动之所以让外界感慨其“不考虑美国利益”,是因为其背后蕴含着多重地缘经济层面的深远影响。首先,直接挑战美元在大宗商品定价中的核心地位。 铁矿石是全球贸易量第二大的大宗商品,仅次于原油。其定价与结算长期与美元深度绑定,这是美元霸权在全球商品市场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推动以人民币或其他方式进行计价和结算的尝试,哪怕只是从单一供应商开始,也被视为对美元主导地位的侵蚀。对于一个将维护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视为核心国家利益的国家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其次,此举精准地打击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关键盟友——澳大利亚。铁矿石是澳大利亚经济的命脉,是其对华出口的绝对支柱,也是其国家财政收入的“摇钱树”。在中澳关系经历波折的背景下,选择在铁矿石这一核心领域施加压力,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 这表明中国在经济反制工具箱中,拥有了更具威慑力的选项,并且敢于使用它。这种直接针对美国盟友经济软肋的行动,自然会被解读为对美国区域战略布局的间接挑战。 消息传出后,澳大利亚政商界的反应极为迅速且强烈。总理阿尔巴尼斯公开对局势表示“失望”,敦促尽快解决问题。国库部长更是紧急约见必和必拓的高层,试图了解情况并商讨对策。 这种前所未有的高层关注,恰恰印证了此次行动的精准与有效。堪培拉的焦虑,源于其深刻认识到,过去那种依赖单一资源、依赖单一市场的经济模式,在面对一个日益自信且善于运用市场力量的中国时,其脆弱性被暴露无遗。 这场围绕铁矿石定价权的博弈,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范畴。它成为了一个观察全球力量格局变迁的窗口。一个更加团结、更具战略眼光的中国买家,正在主动重塑其赖以发展的资源供应链规则。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由西方主导的贸易与金融体系,正面临着来自新兴力量的系统性挑战。当中方在关键资源领域采取行动,不再顾忌其可能对美国利益产生的涟漪效应时,这本身就标志着全球经贸关系的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 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着这场争端的走向,因为它不仅关系到铁矿石的价格,更预示着未来全球贸易规则和权力分配的深刻演变。

0 阅读:713

评论列表

chembook

chembook

6
2025-10-04 19:48

[点赞][世界杯]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2
2025-10-04 22:03

打蛇打七寸!美元霸权的基础,正被一点一点的撬动!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