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打通瓦罕走廊是对的,阿富汗一直致力于打通瓦罕走廊。为此呢,他们不惜在未通知我们的情况下,就把公路修到了边境,更是想要拿出了世界第二大铜矿埃纳克铜矿的开发权,以换取瓦罕走廊的打通。在多次和我们的会谈中,他们也是屡屡提及此事。但我们这边始终是兴趣缺缺,这让阿富汗有些不理解。但事实证明,我们不打通瓦罕走廊是对的。 阿富汗的算盘打得响,不代表中方就得陪着演戏。 最近,阿富汗又把修路的动作搞到了家门口,连个招呼也不打,公路直接修到了中阿边境,目标很清楚——瓦罕走廊。 这不是第一次他们提这事了,在多轮会谈中,这条走廊几乎成了他们的“保留议题”。 为了推动打通,他们甚至开出了诱人的筹码:把世界第二大铜矿——埃纳克铜矿的开发权摆上了谈判桌,想用资源换通道,但我们这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不感兴趣。 这不是拖,也不是摆架子,而是真没必要,现在回头看,我们坚持不打通瓦罕走廊,确实是走对了棋。 阿富汗拼命想打通瓦罕,我们为什么就是不接招? 瓦罕走廊,这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的狭长地带,一直是地缘政治中的“冷门地”。 它连接中亚和南亚,看起来像是个天然通道,实则暗藏风险。 阿富汗政府认为,打通瓦罕走廊可以让他们摆脱对巴基斯坦的过度依赖,拓展对外贸易的新路子,同时吸引中国加大投资。 从地理上看,这确实是个“捷径”,但捷径从来不是稳路。 中方为什么不接招?原因很简单:瓦罕不是战略通道,更不是经济命脉,相反,它是一块潜在的“麻烦制造机”。 地形决定了它不适合作为大规模贸易通道。 高寒、多雪、地震频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极大,成本高不说,风险还大。 阿富汗修条路到边境就不惜代价,我们要是跟着修,那才真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安全是最大的问题。阿富汗国内局势至今不稳定,“塔利班政府”目前虽勉强维持统治,但境内极端组织活动频繁,边境安全谁来保障? 一旦通路开了,万一走的是人不是货呢?对中方来说,这条路可能就是个“动荡通道”。 铜矿诱惑挡不住?咱们真不差这点资源。 阿富汗这次把埃纳克铜矿拿出来当“交换条件”,乍一听确实诱人。 这个全球第二大铜矿,储量超过1100万吨,放在全球范围内都算得上是“香饽饽”,而全球新能源发展,铜的需求只增不减。 可问题是,这块矿我们早在2008年就拿下了开发权,但为什么十多年过去了,还没动工? 原因不是中方不想,是客观条件太恶劣,安全问题压根没解决,交通也不通,基础设施几乎为零,这矿能不能挖?理论上行,现实中太悬。 阿富汗这次又拿这矿当筹码,想换我们打通瓦罕,其实还是在卖“未来的希望”,但中方已经吃过这块“画饼”的亏,不会再上当。 铜矿是好资源,但开发环境太差,就是个“空中楼阁”。 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在全球有多个稳定矿源布局,从非洲到南美,合作项目一个接一个,真不差埃纳克这一个。 与其为了一块难啃的铜矿冒政治和安全风险,不如把资源投到更可控的地方。 阿富汗一头热,我们却始终保持冷静,他们可能不理解,觉得中方态度太“冷淡”,可中方不可能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就改变自己的战略判断。 瓦罕走廊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看起来很重要,其实没必要”的伪命题。 对阿富汗来说,这可能是“通向未来的希望”;对中方来说,这更像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中阿之间的合作,虽然欢迎,但必须是在对等、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瓦罕走廊不符合这些条件,中方自然不会轻易打开这道门。 而且从更大格局来看,当前中亚格局稳定有序,“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亚通道已经成型。 无论是中欧班列还是中吉乌铁路,都比瓦罕走廊现实得多、安全得多,中方不需要再去冒险开辟一条不确定性极高的新路线。 谨慎,不代表拒绝合作;不打通,是一种清醒判断,阿富汗的热情不假,他们也确实急需出路,但中方的每一步,必须走得稳、看得远。 瓦罕走廊,不是中方对外开放的大门,更不是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它的地缘风险、安全隐患、经济投入,都远超收益。 中国不是不合作,而是拒绝盲目合作,不打通瓦罕走廊,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对自己负责,也对阿富汗负责。 眼下这个决策,大概率会被未来证明是一次冷静、理性的选择。 有时候,最难的不是前进,而是知道何时不该前进,这一次,中方选对了。
果然,不打通瓦罕走廊是对的,阿富汗一直致力于打通瓦罕走廊。为此呢,他们不惜在未通
老阿七说史
2025-10-07 15:44: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