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沙特建高铁,干了九年赔了41亿,为何如今却赚翻了? 沙特麦麦高铁花了九

电影艺术鉴赏屋 2025-10-08 14:25:55

中国帮沙特建高铁,干了九年赔了 41 亿,为何如今却赚翻了? 沙特麦麦高铁花了九年时间,中国铁建赔了 41 亿元,谁都以为送了冤大头。 出乎意料的是,如今这场 “赔钱买卖” 却让中国赚翻了!它到底凭什么翻盘?答案藏在一条沙漠里的长铁轨背后。 2009 年,中国铁建瞄准沙特麦地那 — 麦加的 “朝圣高铁” 项目。 这是中国高铁首次进军中东,为了打开市场,用比国际报价低 30% 的价格拿下合同,金额约 120 亿人民币,线路全长 450 公里。 当时没人想到,这张 “入场券” 会让中铁建吃尽苦头。 刚进沙漠,施工难题就扎堆而来。 流沙多,地基挖好又被埋,得反复加固;昼夜温差超 40℃,钢材白天膨胀、夜晚收缩,容易炸裂;沙特还频繁提设计变更,加沙障、增防震系统,合同价却一分没涨。 中企只能硬扛,成了免费追加工程的 “苦力队”。 从 2010 年到 2018 年,项目延期六年。 人工成本涨了三番,从国内运设备的物流费翻了倍,再加上汇率波动损失,账本越算越难看。 最终结算时,亏损达 41 亿元,搜狐等媒体引用中铁建内部数据披露后,“最贵高铁” 的标签贴了上来。 有人笑这是 “政治秀”,也有人说这是战略亏损的代价。 但亏损没白扛,中国高铁的品牌在沙漠里扎了根。 施工期间,沙特官员、当地学者常去现场考察,看到中国团队克服沙漠难题的技术实力,听到 “中国速度” 的口碑在朝圣者中传开。 原本的 “纯技术公司”,慢慢成了中东基建市场的 “可靠玩家”。 2018 年 10 月,哈拉曼高铁(麦麦高铁正式名)通车,局面彻底反转。 这条连接两大宗教圣地的高铁,每年朝觐期间要载数百万朝圣者,客流稳定得很。 沙特政府直接给中铁建续签运营维护合同,一直到 2025 年,还给了税收减免的优惠。 更关键的是,沙特把后续基建项目优先交给中国。 2019 年,中铁建中标沙特南北铁路、中东城际线路,不用再靠低价竞争。 当地媒体报道,沙特还授予中国 “一带一路” 战略合作伙伴首选地位,合作从高铁延伸到更多领域。 技术输出还带了就业红利,中铁建在当地培训了 400 多名技术人员。 这些人成了中国高铁的 “活广告”,口口相传 “中国技术耐用、团队专业”。 间接带动的 3 万多个当地岗位,也让沙特民众对中企好感度飙升。 品牌效应很快溢出中东,非洲、东南亚纷纷抛来橄榄枝。 2021 年,中企拿下埃及 “绿地走廊” 高铁项目,1800 公里的线路,被称为 “非洲第一高铁”。 埃及官员直言,选中国就是因为 “沙特高铁的质量摆在哪”。 摩洛哥、尼日利亚也跟着找上门,要的不只是建高铁,还包括后期运营、人员培训的 “一条龙服务”。 东南亚的雅万高铁、泰国高铁,更是直接复制麦麦高铁的 “中国模式”,从设计到施工全按中国标准来。 外交层面的收获更长远。 以麦麦高铁为支点,中国与沙特的合作扩展到清洁能源、基建标准等领域。 沙特王储在国际论坛上多次说 “中国合作值得信”,让更多国家愿意跟中国谈基建合作。 “一带一路” 在中东的推进,这条高铁成了最好的 “样板间”。 中国铁建还从中学到了新玩法,从 “施工队” 变成 “战略合伙人”。 后来在海外项目里,主动提出 “项目分红 + 收益分成”,不再只赚辛苦的建设费。 国际投行也认可中国高铁企业的实力,融资利率变低,拿下项目更轻松。 现在回头看,41 亿亏损更像一笔 “品牌广告费”。 广告会过期,但跑在沙漠里的高铁不会 —— 它每天都在证明中国技术的可靠,每天都在为中国赢来新订单。

0 阅读:0
电影艺术鉴赏屋

电影艺术鉴赏屋

关注我,关注娱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