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有人,敢说实话了!乌克兰前外长库列巴公开承认:冲突结束后,乌克兰,可能将失去部分领土! 这番表态打破了乌方长期以来 “收复全部领土” 的强硬叙事,也让外界看清了战场态势背后的现实困境。 库列巴的言论在 2025 年 10 月初引发连锁反应。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未直接回应,仅强调 “领土完整仍是核心目标”,这种模糊表态被解读为对现实的默认。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则罕见提及 “谈判解决的可能性”,与此前 “绝不妥协” 的立场形成反差。 国际舆论注意到,这是冲突进入第 1319 天以来,乌方核心层首次公开松口领土问题。 最新战场态势正在印证库列巴的判断。 2025 年 10 月 5 日的战报显示,俄乌双方陷入局部拉锯。 乌军在第聂伯罗 — 南顿涅茨克方向收复 Sosnivka 等三个定居点,但苏梅方向对奥列克西伊夫卡的突击遭俄军 FPV 无人机密集打击后受阻。 俄军则在沃夫昌斯克方向加强攻势,重新控制城市西部的工厂区,双方在 80 米近距离对峙,炮兵因担心误伤无法参战。 双方装备与后勤的差距正在显现新变化。 乌军国土防卫 14 旅旅长鲍勃鲁克透露,俄军装甲载具几乎从战场消失,大规模进攻时主要依靠摩托车机动。 但乌克兰的远程打击取得成效,过去两月已导致 16 家俄罗斯炼油厂停产,总产能达每年 1.468 亿吨,克里姆林宫面临燃料危机。 克里米亚加油站汽油价格升至每加仑 4.52 美元,加满一箱油成本相当于当地中位数月薪的一半。 西方援助的风向出现微妙调整。 特朗普政府近期紧急放行 5100 万美元军火,同时改变政策,开始支持乌克兰对俄罗斯境内实施深度打击。 这与 7 月美国提出的 “重新武装乌克兰” 计划形成衔接 —— 该计划由北约支付武器费用,美国负责供应,目前已有希腊响应提供火炮。 但欧盟内部仍存分歧,法国、德国对直接派兵或提供战机态度消极,援助规模未达乌军预期。 乌克兰内部的压力持续加剧。 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在 10 月的守护者日公开下跪,向阵亡士兵家属道歉,这一姿态被视为对兵力损耗的无奈回应。 尽管乌总参每日公布歼敌数据(10 月 5 日为 870 人),但前线士兵透露 “补充兵源训练不足两周就上战场”。 民间厌战情绪蔓延,基辅街头近期出现小规模 “要和平不要战争” 集会,与年初的抗议活动形成呼应。 俄罗斯则在控制区加速推进实际治理。 针对库列巴提及的 “芬兰案例”,俄外交部回应称 “尊重各国主权,但需考虑现实安全需求”。 目前乌东四地仍在推进入籍政策,2025 年 6 月普京签署的护照申领令已进入最后期限,已有 320 万人取得俄国籍。 这些区域的卢布结算体系运行平稳,中小学秋季学期全部启用新编教材,侧重俄乌历史联系。 经济与民生状况成为影响局势的关键变量。 乌克兰依赖的外援资金到位率已降至 60%,导致基础设施修复停滞,冬季供暖筹备面临缺口。 俄罗斯虽受炼油厂遇袭影响,但通过调整出口结构维持了军工产能,10 月仍能保障前线弹药供应。 第三方机构民调显示,59% 的乌克兰受访者支持通过妥协结束冲突,较上月上升 4 个百分点。 库列巴的 “实话” 更像是一次舆论铺垫。 在乌军收复失地有限、外援不稳定、内部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提前释放领土妥协的可能性,有助于降低未来谈判的国内阻力。 就像俄罗斯用摩托车替代坦克进攻,乌克兰也在调整战略预期,不再执着于 “全部收复”,转而寻求 “保住核心领土” 的务实方案。 这场持续近四年的冲突,正在以最残酷的方式回归现实。 无论是俄军的装备简化,还是乌军的领土松口,本质都是双方实力与资源的终极较量。 库列巴的言论或许不是结局的开始,但无疑是认清现实的标志,在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前同样难以强求。 信源:亲口承认!乌前外长库列巴放风:冲突后乌克兰或被迫割土——搜狐
快报!快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10月9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莫斯科
【36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