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46年,辽军攻入后晋皇宫。29岁的耶律阮,在混乱中看到,一位41岁老宫女,恍若被电光火石击中,他举刀的双手僵在半空,当即跪下向辽太宗求道:“叔父,我不要战功,就要她!” 耶律阮这个人,本名兀欲,汉名叫阮,出生在919年,那时候契丹人刚建国没几年,他家是皇室血脉,爷爷是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父亲耶律倍原本是东丹王,有望继承大统。可惜父亲在权力斗争中落败,932年投奔后唐,结果被后唐末帝李从珂给杀了,耶律阮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只能寄人篱下,跟着叔叔耶律德光长大。耶律德光后来当了辽太宗,对这个侄子不错,视如己出,让他从小接触军旅和中原文化。想想看,一个游牧民族的贵族子弟,为什么会对汉地农耕和礼仪感兴趣?这不光是个人爱好,还跟辽国早年扩张有关,他们打下幽云十六州后,渐渐意识到光靠马奶酒和羊肉过日子不行,得学学中原的种田和行政才行。 甄定徽呢,她是汉人,出生大概在904年左右,早年入宫侍奉后唐明宗李嗣源,那年她二十出头,被选为宫女,主要管些礼乐和内务。历史书上对她记载不多,《辽史·后妃传》只简单提了她是汉族出身,精通宫廷规矩,琴棋书画样样在行。后唐亡了,后晋石敬瑭上台,她继续留用在新皇后李氏身边,帮着打理后宫事务。为什么一个宫女能这么稳当?因为那年代中原王朝换得飞快,她见过太多起落,却总能适应新规矩,不出风头也不惹祸。到946年,她已经四十一岁,在后晋皇宫里头算老资格了。辽军南下灭晋那天,汴京陷落,她作为宫女,自然卷入其中。 话说回来,946年辽灭后晋这仗打得干脆。辽太宗耶律德光亲率大军,耶律阮作为侄子随军出征,年仅二十七岁就已经是军中骨干。辽军长驱直入,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投降,后晋亡国。耶律阮在攻克汴京时,掳获了不少宫人,包括甄定徽。她被带回辽地后,渐渐接近耶律阮。次年947年,太宗北归途中病死在栎州,耶律阮抓住机会,率军夺取南京析津府,自立为帝,这就是辽世宗。登基后,他立刻册封甄定徽为皇后,这在辽国是头一遭,因为传统上皇后得从萧氏家族出,那可是皇室联姻的铁规矩。萧氏是述律部的后裔,辽太祖给赐的姓,世代把持后位。世宗这么干,等于直接挑战祖制,朝野上下炸锅了。开国太后述律平气得直骂,说他不孝不忠,还想推耶律李胡上位当皇帝。结果呢,耶律李胡的儿子耶律安端公开叛乱,948年打着“废汉女、复旧制”的旗号起兵,可惜被自家儿子耶律察割给杀了。这事儿表面上看是“大义灭亲”,世宗还赏了察割高官,可谁知这小子心怀鬼胎,早晚成祸根。 世宗想汉化改革,本意是好的,可一碰上家族旧习,就引发连锁反应。登基头几年,他干了不少实事。比如,任用大臣耶律屋质,合并南北官制,原来辽国有南北两套班子,南面管汉地,北面管契丹部落,他一刀切,成立枢密院,中央集权加强了。还重视农业,鼓励开荒种地,兴修水利,学中原的赋税法,让辽国从游牧经济往农牧结合转。这在当时算大胆尝试,因为契丹人传统上瞧不起种田,觉得那是软绵绵的活儿。可世宗不这么想,他从小受父亲影响,相信汉制能让国家富强。甄定徽在这儿帮了大忙,她凭着中原宫廷经验,管内务管得井井有条,《辽史》上说她“内治有法,莫干以私”,意思是办事公道,从不搞小圈子。世宗从她那儿学了不少治国理念,两人一起推汉化,辽国一度边疆稳当,粮仓鼓起来,市井也热闹了些。搁现在说,这不就是文化融合的早期案例吗?一个民族想强大,总得吸纳外来长处,但怎么平衡传统和创新,总是个难题。 不过,好日子没多久。世宗为缓和矛盾,又封萧撒葛支为皇后,形成一帝二后的局面。甄定徽退到侧位,但还是辅佐内政,继续教世宗怎么用汉法管人。辽国表面太平,可底下暗流涌动。951年,后汉刘知远邀辽出兵打后周,世宗一听立功机会,兴冲冲带大军南下。甄定徽劝他别急,说军力得养精蓄锐,可世宗年轻气盛,没听。九月,大军行到丰州祥古山,正赶上他父亲忌日,他摆宴祭祀,喝得烂醉。结果呢,当晚耶律察割带五个人冲进帐篷,把世宗和两个皇后全杀了。察割这人,本来是世宗赏识的忠臣,可他野心大,借叛乱名义篡位不成,反倒加速了世宗的败亡。世宗死时才三十二岁,在位四年多点,谥号孝和庄宪皇帝,葬在显陵。甄定徽也同年遇害,遗骨先埋荒野,后来才追认入陵。 世宗的改革没白费,他儿子耶律璟继位当穆宗,十八年后侄子耶律贤上台为景宗,继续推汉制,开创辽国中兴。想想看,如果没有世宗那点汉化种子,辽国后来能跟宋朝周旋那么久吗?可变革总得有人先扛雷,世宗和甄定徽就是那对先锋。甄定徽从一个无名宫女,到异族皇后,再到血染帐篷,这辈子跨度大得像场梦。
公元946年,辽军攻入后晋皇宫。29岁的耶律阮,在混乱中看到,一位41岁老宫女,
藏獒聊热点
2025-10-09 03:16:48
0
阅读: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