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警告美国不允许在日本和韩国部署中程导弹,但美国显然是无意撤回已经部署在亚太的核武器和导弹防护系统,甚至还想加大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很显然美国不会放弃。 说白了,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从来不是简单的"防务需求",而是冲着维持霸权来的。 2025年8月那起黄岩岛对峙就把这点扒得明明白白——美军"希金斯"号驱逐舰和"辛辛那提"号濒海战斗舰故意擦着12海里领海线巡航,还拉上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打掩护,本质就是想试探中国的防御底线。 可他们没想到,咱们海空力量48小时内就完成了"海军+空军+海警"的协同驱离,连美济礁、渚碧礁的巡逻机都加入了200海里立体监控圈。 这事儿最后以美军舰退到70海里外收场,却嘴上硬说"没被驱离",这种既想挑事又怕输的矛盾样,恰恰暴露了他们在亚太战略上的真实心态。 美国不会放弃亚太军事部署,根源在于这是他们维持全球霸权的核心棋盘。冷战时期搞"岛链封锁"针对苏联,现在不过是把目标换成了中国,套路还是老的但手段更隐蔽了。 就拿菲律宾来说,通过《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拿下5个军事基地,其中巴拉望岛基地离黄岩岛近在咫尺,今年的"肩并肩"军演更是破天荒地把黄岩岛划进演练区域,给菲律宾送P-3C反潜机、巡逻舰,搞所谓"情报共享-战术协同"体系。 说白了就是想把盟友当棋子,自己躲在后面消耗中国战略资源。这种"代理人先上,美军再跟进"的轮班施压把戏,在南海已经演了不止一次。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在退出《中导条约》后,一直憋着在日韩部署中程导弹。 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射程1000到5500公里,一旦部署在韩国济州岛或者日本冲绳,咱们东部沿海主要城市都在覆盖范围内。他们嘴上说"应对朝鲜威胁",可谁都清楚这导弹的真正目标是谁。 看看驻日美军现在的布局,横须贺港的航母母港、普天间的空军基地,再加上计划中的中导发射阵地,形成的威慑链条完全是冲中国来的。 韩国虽然因为民众反对,萨德系统部署一度搁置,但今年美军借着"半岛局势紧张"的由头,偷偷升级了庆尚北道的雷达系统,探测距离从800公里扩到1200公里,把咱们东北腹地都纳入了监控范围。 美国这么执着,还有着深层的国内政治算计。眼下美国政府支持率跌破40%,中期选举压力山大,拿"对华强硬"做文章成了拉选票的捷径。 在亚太搞军事部署,既能显得"政绩斐然",又能给军工复合体送订单——今年美军军费预算突破9000亿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一用在印太地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新中标的"精确打击导弹"合同,明眼人都知道是为部署亚太准备的。 这种"转移国内矛盾+军工利益输送"的双簧,美国玩得比谁都溜。而像菲律宾马科斯政府,国内经济二季度GDP才增长2.1%,也需要靠抱紧美国大腿转移民众注意力,这种各取所需的同盟关系,让美军的部署有了"合法外衣"。 但美国的算盘打得再精,也改变不了亚太格局已经变了的事实。咱们现在对黄岩岛的管控,早就从"出事再应对"变成了"平时就威慑"。 其实美国心里也清楚,在亚太搞军事围堵的成本越来越高。2025年美军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次数比去年少了30%,因为每次挑衅都要面对咱们立体反制体系的消耗。 更重要的是,"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咱们一边制定地区规则,一边强化实力防御,双管齐下重塑秩序。 美国想拉着盟友搞"联合巡航",可连日本都不敢真的派舰进入黄岩岛海域,韩国更怕得罪中国影响经济合作,这种表面热闹实则松散的同盟,根本撑不起所谓的"围堵网"。 说到底,美国不放弃亚太军事部署,本质是霸权思维在作祟,可时代早就变了。 中国既不想搞冲突,但也绝不怕冲突——从黄岩岛48小时交锋就能看出,咱们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越来越成熟,电子干扰、精准驱离、法律取证这套组合拳,让美军的挑衅越来越难收场。 现在的亚太,已经不是美国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的地方了,他们越是执着于军事部署,就越会加速自身战略资源的消耗,这一点,从第七舰队不得不靠喊"航母要来了"来遮掩战术失败就能看出来。 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就像黄岩岛海域那些日夜巡航的舰船一样,不会有丝毫动摇,谁要是敢越过红线,后果只会比他们预想的更严重。
港媒不整虚的,有一说一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