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有了挫折感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表示原定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的美中会晤“似乎已无意义”。 这话一出,倒是让不少人摸不清头脑,但稍微了解背后背景的人就能看出,这其实是他在中美博弈中罕见地露出了退意。 事情得从近期的资源供应说起。中国在一些关键稀土资源上的全球影响力并不是什么秘密,尤其是永磁材料里常见的金属。 比如钕、镝、铽这些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的元素。这些金属在电动车、风电机组、智能手机里都有用,说它们是“现代科技的骨头”都不夸张。 长期以来,中国在这类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环节上有极强的主导权。特朗普这次的“感慨”就跟这有直接关系。他指责中国通过垄断这些资源“绑架全球”,颇有点“气急败坏”的意味。 说白了,他意识到,过去那套通过金融制裁、关税施压的老路在这场资源博弈中不再灵验了。而且,这个时间点也挺微妙。 就在他发表这番言论前不久,美国方面刚刚宣布对中国部分技术产品加征新的关税,还在芯片领域联合盟友对中方进行技术封堵。 但这场“科技围堵战”还没打出什么实质性成果,中国的反应却比想象中冷静,甚至在电动车、光伏等领域持续扩大出口。 这让特朗普一方陷入了“你封你的,我卖我的”的被动状态。眼看着以资源为武器的反制手段实际奏效,他自然有点坐不住了。 特朗普的焦虑不只是来自中国的应对节奏,更来自美国内部的现实压力。他在任期内曾高调推动“制造业回流”,想把工厂从亚洲搬回美国。 但成本高、技术链断、工人不足这些问题都不是喊口号能解决的。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推进、电池和稀土需求暴涨的背景下,美国发现自己“缺矿、缺产、缺链”。 而中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这些领域,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形成了一整套完整体系。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补回来的短板,即使是特朗普这样的“拍桌子大师”也得服软。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这番“不见就不见”的表态,其实也透露出一种“先下手为强”的策略。他明知这场谈判很难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还不如干脆不谈。 先把责任甩出去,说是中国不配合、不让步,这样就能继续在国内营造“我一直强硬”的形象。这种做法在他的政治操作中屡见不鲜。 但这次情况有点不同,因为中国并没有对他这种姿态做出激烈反应,而是继续推进自己的节奏,像是在说:“你急你的,我走我的。” 从历史上看,这已经不是中美在资源和产业链问题上的第一次角力。早在十年前,稀土就曾成为两国之间的焦点,中国当时采取了出口配额制度,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操控市场”。 但世界贸易组织的裁决和后续市场演变证明,这种资源的确不是谁都能想开采就开采的。这次风波算是旧事重提,只不过换了个背景,换了个更复杂的大国博弈场景。 再放眼国际局势,目前全球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光伏、风电、电动车成为各国争抢的新赛道。中国在这几个板块的技术和市场份额都非常领先。 这不是靠短期政策能逆转的现实。特朗普在这种格局下,想通过简单的金融报复来实现所谓“美国再次伟大”,本身就有点“逆流而上”。 参考资料:“美国鹰派急了:塌房了!特朗普对华软弱、让步太多” 2025-10-06 11:04·观察者网
中国一步不退,特朗普称难以置信,其官员称3亿美国民众已准备好这两天,全球金融
【106评论】【10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