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跑得快!”青岛一大叔挖水沟,一铲子下去,竟然从土里钻出来一条“大长虫”,还

鸿鹄浮歌 2025-10-11 11:38:57

“幸亏跑得快!”青岛一大叔挖水沟,一铲子下去,竟然从土里钻出来一条“大长虫”,还有一窝尖头毒蛇,蛇身上五彩斑斓,头部成尖角形状,确定是毒蛇!专家表示:系本地红脖颈槽蛇,虽然是毒蛇,但毒性不是很强! 据纵览新闻10月10日报道,那天,大叔拿着铁锹在地里干得正起劲,准备把水沟挖深一点,方便以后浇水。 挖着挖着,大概挖了有半米深的时候,他感觉铁锹底下传来一阵奇怪的触感,软乎乎的,还带着点韧劲。 他心里还嘀咕呢:“这地里哪来这么粗的树根?”也没多想,就准备再使劲往下铲,可就在他把铁锹抬起来的一瞬间,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一条比他胳膊还粗的“大长虫”猛地从土里钻了出来,“噌”的一下就往旁边爬,那蛇浑身布满了五彩斑斓的花纹,最吓人的是它的脑袋,是那种尖尖的三角形,还不停地吐着信子,一看就不是善茬。 大叔当时脑子“嗡”的一下,整个人都懵了,手里的铁锹“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吓得连滚带爬地往后退了好几大步,双腿发软,心脏怦怦直跳。 等他稍微定下神来,再往那个土坑里一看,更是倒吸一口凉气,原来,那条大蛇后面还跟着好几条小蛇,密密麻麻地缠在一起,明显是一大家子。 这一窝蛇就这么被他一铲子给“请”了出来,大叔虽然吓得不轻,但脑子还算清醒,他知道这玩意儿可不能乱碰,赶紧掏出手机,哆哆嗦嗦地拍下了一段视频,然后发到了网上,想问问大家这到底是什么蛇。 有人一眼就认出来了,说:“这不就是‘野鸡脖子’吗?这玩意儿毒得很!” 很快,就有懂行的专家出来解释了,专家说,这蛇叫“红脖颈槽蛇”,在青岛当地还算常见,它的脖子后面有一块红斑,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 专家特别强调,这蛇确实是毒蛇,但大家也不用过度恐慌,它的毒性不算特别强,它的毒腺长在口腔后部的颌下腺里,不像眼镜蛇那样毒牙在前,所以它咬人时需要有一个吞咽的动作,才能把毒液注入伤口。 一般情况下,它不会主动攻击人,不过,网友们对专家“毒性不是很强”的说法不太买账,一位网友评论道:“蛇就分有毒和没毒,说什么‘非剧毒’,听着就让人不放心,被咬一口,谁知道后果是啥样?” 这种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毕竟在普通人眼里,只要是毒蛇,那就得离得远远的,一点风险都不能冒。 更关键的是,有网友查了资料后发现,这红脖颈槽蛇可不是普通的蛇,它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牢底坐穿蛇”。 原来,它已经被列入了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也就是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这就意味着,这种蛇是受法律保护的,不能随便捕杀。 有人还给大叔算了笔账:如果故意打死一条这种蛇,根据法律,可能会被罚款2000到10000块。 要是数量多了,或者情节严重,那可就不是罚款那么简单了,甚至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面临牢狱之灾,所以网友们才开玩笑说,这蛇谁碰谁倒霉,一不小心就得“牢底坐穿”。 这么一说,大家对这种蛇更是敬而远之了,它不仅有毒,还带着“法律光环”,简直是双重“不好惹”。 其实,从生态的角度来看,蛇的存在是有益的,它们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主要捕食老鼠、青蛙等小动物。 如果没有了蛇,这些小动物就会泛滥成灾,老鼠会偷吃粮食、传播疾病,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威胁,所以,保护蛇类,实际上也是在维护我们身边的生态平衡。 这次事件也算是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以后在野外或者田间地头,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蛇,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距离,悄悄离开,千万不要因为好奇或者害怕就去挑逗它、攻击它。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咬伤,也是为了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触犯法律,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就像这次的青岛大叔一样,他的做法就非常正确。 虽然受到了惊吓,但他没有冲动行事,而是选择拍下视频求助,然后远离现场,这既保证了自己的安全,也为后续的专业处理提供了信息。 最终,这些蛇的命运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让它们回归自然,才是最好的结局。 这件事也让我们明白,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光有人类,还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尊重它们的生存空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信源:纵览新闻2025-10-10——村民挖水沟发现一窝尖头毒蛇医生:系本地红脖颈槽蛇,毒性弱咬伤概率低。

0 阅读:0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