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未来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亲美、去俄、敌中”,目前这是外蒙古的做法,而外蒙古觉得自己这种方式很好,而外蒙古的做法,达到了中俄的预期。 蒙古国自苏联解体后,就开始搞第三邻国政策,主要拉拢美国来平衡中俄影响。2023年,蒙古总理访美,与美方签署矿产合作协议,讨论稀土开发和技术转移。2024年,美国官员访问蒙古,谈及通过航空方式出口稀土,避免依赖中俄陆路运输。 蒙古觉得这能摆脱邻国控制,还邀请韩国企业考察风电项目,试图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但俄罗斯天然气管道仍穿越蒙古领土,2025年三国签署备忘录,推动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建设,蒙古从中获益转运费,却也加深了绑定。 蒙古对中国的态度复杂,一方面出口煤炭几乎全靠中国市场,2023年占比高达90%以上,2025年目标增至1亿吨,通过天津港转运。另一方面,在国际场合偶尔表达贸易不均衡担忧,如联合国会议上指出问题。但蒙古探索越南港口替代方案,最终因成本高而放弃。国内有些团体推动反华情绪,但政府控制局面,避免影响经济。 蒙古这些举动,看似独立,实际让中俄安心,因为它没完全倒向一方。俄罗斯对蒙古调整保持宽容,继续供应电力,边境贸易稳定。中国采购煤炭不减,矿山项目推进。2025年9月,三国举行边境防御演习,强调安全合作,蒙古退出上合观察员地位,转向三边框架。这套策略让蒙古以为获得空间,美国援助虽有,却难改变地缘现实。 稀土运输尝试在2025年遇阻,航空费用过高,首批货物改回陆路。能源替换也没进展,冬季仍从俄罗斯购电。蒙古国出口依赖中国,煤炭收入占政府预算四分之一以上,2025年经济增长预计5.7%,但受中国钢产量限制影响。蒙古拉美合作,本质上是想用外部力量当筹码,但美国远在天边,真出事不会派兵。 俄罗斯就在门口,能源惯性强,蒙古电力80%靠俄方供应。蒙古这种玩法,更像自欺欺人,经济命脉握在中国手里,闹僵半年就撑不住。中俄不强求蒙古完全依附,看它小动作睁眼闭眼,因为这维持了东北亚平衡。蒙古折腾半天,还是在中俄框架里转圈。
外蒙古未来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亲美、去俄、敌中”,目前这是外蒙古的做法,而外
诸葛利剑
2025-10-11 20:31:17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