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内幕曝光:哈马斯想趁以色列没死刑,提新要求,被强硬拒绝 来源:看看国际 470天的等待后,以色列与哈马斯终于达成阶段性人质交换协议。 但这场谈判的真相,远不止“停火”二字那么简单,哈马斯趁势抛出一份“天价清单”,要求以色列释放包括重刑犯在内的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而以色列的无死刑制度,竟成了这场博弈中的关键弱点。 根据协议,哈马斯需在72小时内移交48名以色列人质,换取以色列释放1950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包括250名无期徒刑者。 但哈马斯的要价远不止于此:他们要求以色列释放多名“明星囚犯”,如法塔赫领导人马尔万·巴尔古提,他因策划导致5名以色列人死亡的袭击被判处5个无期徒刑;以及策划暗杀以色列旅游部长的艾哈迈德·萨阿达特。 以色列方面态度强硬,直接拒绝释放参与2023年10月7日袭击的“努赫巴”成员及巴尔古提等关键人物。 一名以色列官员称:“这些人手上沾满以色列人的血,释放他们等于鼓励恐怖主义。 ” 以色列建国75年来仅执行过两次死刑:一次是误判叛国的军官,另一次是1962年处决纳粹战犯艾希曼。 对于恐怖分子,以色列法律最高量刑为无期徒刑,这意味着即使犯下谋杀重罪,囚犯仍可能在未来的换囚协议中获释。 这一政策被哈马斯视为可乘之机。 过去,以色列曾用1027名囚犯交换一名被俘士兵;此次哈马斯故技重施,试图用剩余人质换取更多重刑犯自由。 以色列国内批评声音指出,无死刑制度削弱了对恐怖主义的震慑力,反而让监狱成了“人质交易所”。 除囚犯问题外,撤军范围是另一争议焦点。 哈马斯要求以色列军队退回2023年1月停火时的边界线,远超特朗普“20点计划”中规定的初步撤军范围。 但以色列仅同意从当前控制加沙85%的区域收缩至53%,并保留对核心走廊、拉法口岸等战略要地的控制。 协议明确规定,以军完全撤出需满足三个条件:哈马斯解除武装、加沙非军事化、以色列安全威胁消除。 这意味着哈马斯若想推动全面撤军,必须先放弃武力,一个几乎不可能接受的悖论。 哈马斯坚持要求释放巴尔古提等人,背后隐藏着政治意图。 巴尔古提被视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的潜在挑战者,若获释可能重塑巴勒斯坦内部权力格局。 而以色列拒绝此要求,既是防范安全风险,也是为避免强化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以色列同意释放的囚犯多为“非核心”人员。 过去换囚中,许多被释放者被驱逐至第三国,与巴勒斯坦事务脱钩,降低了以色列的安全担忧。 但此次哈马斯试图突破这一底线,最终未能如愿。 谈判在埃及和卡塔尔的调解下进行,美国提出的“20点计划”框定了基本框架。 但哈马斯对72小时移交人质的时限提出质疑,称在加沙战火未完全停歇的背景下,寻找被埋葬或已死亡的人质遗体面临实际困难。 以色列则面临人质家属的压力。 特拉维夫街头,等待亲人归来的家庭已煎熬470天,一名人质家属哽咽道:“每一天都像一年,我们只希望他们活着回来。 ”但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仍需平衡国内对“让步过多”的批评,尤其是极右翼阵营反对任何对哈马斯的妥协。 这场谈判暴露了以色列无死刑制度在反恐层面的困境,也揭示了哈马斯如何将人质化为政治筹码。 而随着换囚协议进入执行阶段,双方在撤军、加沙未来治理等问题上的角力仍将持续。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谈判内幕曝光:哈马斯想趁以色列没死刑,提新要求,被强硬拒绝 来源:看看国际
烁耀中原
2025-10-11 23:16: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