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军攻打硫磺岛的经验,中国武统时,要特别警惕:台军很可能已经挖空台湾山脉,利用山脉掩护进行轰炸,用山中的暗堡阻止我人民解放军抢滩登陆,这个问题不能忽视! 最近几年,台湾的防御布局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偶然,而是一步步在悄悄展开。 清泉岗空军基地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成排的抗炸机堡,山区里出现了布局奇特的阵地,这些并非摆设,而是配合向内陆转移的作战体系。 台军不再把重心放在海岸线,而是把力量往山里收,这背后有更深的用意。 二战时的硫磺岛是个值得注意的例子。美军以为几天就能拿下,结果在登陆当天,隐藏在地下的日军火力突然倾泻下来,让美军伤亡惨重。 日军早就把整座岛挖成了密布坑道的巨型暗堡,即使遭到数万吨炸弹的打击,防线依然牢固。这种依靠地下工事、避开正面硬碰的打法,给进攻方制造了极大麻烦。 台湾岛的中央山脉,比硫磺岛的地形条件要复杂太多。从南到北绵延数百公里,山体坚硬,高低错落,占据了岛上大部分面积。 花岗岩的硬度让它成为天然屏障,如果在山体内部修建防御设施,其耐打程度会比硫磺岛上的火山岩高出不少。 外界可能觉得挖山修工事费力难行,但台湾并不是从零开始。岛内已有不少长距离的隧道,经过改造就可以用作军事用途。 再结合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在核心区域打造地下洞库和交通坑道并不是什么不可行的事。这样的体系一旦成型,不需要太多部队就能凭借地形优势形成顽固防线。 一旦进入作战状态,这些隐藏在山体中深处的装备会突然出现,完成攻击后立即退回,让对手无法锁定目标。 山区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会让侦察和补给变得非常困难。长时间的暴雨、雾气、塌方都会影响进攻节奏,重型装备在这种条件下行动也会受到限制。 这就意味着,进攻方必须面对一个不断消耗精力和资源的防守体系,而不是一次性解决的战斗。 台军如果把这种思路贯彻到底,将会形成一个覆盖面大的“山脉要塞”,它的目的不是在第一时间摧毁进攻部队,而是让战场消耗拖到极限。 想要应对这种防御,不可能只依赖轰炸,还必须结合情报侦察、精确打击和特种作战等多种手段,在各环节找到突破口。 这种布局和思路,让人不得不警惕。它借助地形优势,复制了历史上地下防御的精髓,并在面积和材料上有了更强的条件。 如果真发展到完善的程度,那么未来的战场,进攻方面对的将不仅是武装冲突,更是一场长时间的消耗战,而胜负取决的会是耐心与智慧的较量。
同学聚会最悲哀的是什么?
【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