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74军副军长余程万在香港意外遇害,女儿在收拾余程万的遗物时,在他日记

探史官 2025-10-12 22:22:57

1955年,74军副军长余程万在香港意外遇害,女儿在收拾余程万的遗物时,在他日记本上看到有这样的一段话:我生平最感谢的人就是张恨水了,他帮了我两件大事! ​​女儿捧着日记本愣了半天——她从小就听父亲提张恨水,只知道是个写《金粉世家》的作家,却从没听过这“两件大事”到底是啥。 这事儿要是搁旁人身上,或许只会当成长辈间一段模糊的旧交情,可余程万的女儿心里清楚,父亲是个把家国大义刻在骨子里的人,能让他记一辈子的“大事”,绝不可能是寻常的帮衬。 要想解开这个谜团,还得从1943年的常德会战说起。那会儿余程万是74军57师师长,带着八千将士守常德,对面是三万多装备精良的日军。打了十六天,城里的兵越打越少,粮食弹药也快耗光了,最后突围时,全师就剩下一百多号人。 按说这样的战功该受重赏,可战后余程万却被押到重庆受审,罪名是“擅自突围”。消息传到后方,不少人替他喊冤,张恨水就是其中一个。他没去军营游说,也没去政府请愿,而是拿起笔,把常德会战的惨烈写成了小说《虎贲万岁》。 书里写了士兵们用大刀砍坦克,写了医护人员宁愿自杀也不被俘,更写了余程万带着残兵突围后,又偷偷潜回常德找散兵的细节。这本书一出版,全国都轰动了,老百姓看完都明白,余程万不是逃兵,是拼到最后一刻的英雄。舆论一反转,蒋介石也没法再追究,最后只给了个降职的处分,余程万这才保住了性命。这是张恨水帮他的第一件大事。 第二件事,比救命更暖人心。余程万突围后,家人跟着逃难,一路颠沛流离,最后在重庆没了落脚的地方。张恨水听说后,二话没说,把自己在重庆郊区的一处小院腾了出来,让余程万的家人住了整整两年。 那段时间,张恨水经常去小院看他们,有时候带些粮食,有时候给孩子们讲三国故事。余程万的女儿后来回忆,张恨水先生总说,军人在前线流血,咱们在后方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话她记了一辈子,直到看到父亲的日记,才明白这份情谊有多重。 有人可能会问,一个作家和一个将军,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怎么会有这么深的交情?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们都是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张恨水用笔当武器,余程万用枪杆子保家卫国,虽然方式不同,可心里装的都是同一个中国。 余程万后来去了香港,还想过找张恨水再续旧情,可惜那会儿局势动荡,两人终究没能再见。直到他遇害后,女儿才从日记里翻出这段往事,也让更多人知道,原来文人的笔,有时候真能抵得上千军万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探史官

探史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