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03岁老人离世,才暴露67年前身份:中央特科001号情报员。 中央特科,这名字很多人听过,但真懂的没几个,到底是干什么的,就是那条看不见的战线,情报、交通、锄奸、保卫,主席那句话分量很重,“没有中央特科就没有今天”,姚子健,1934年的时候,人还在南京的陆地测量总局,天天就是画地图,标坐标,图个啥,包吃包住,不让家里人惦记,可民生书店的经理舒曰信,实际上是特科的老人,一眼就相中了他,一步步把他拉了进来。 整个过程,没有仪式,没人介绍,就那么三句话,“怕死不”,答“不怕”,“能喝酒不”,答“三杯就倒”,王学文走过来拍了拍他肩膀,“倒也得喝”,一句暗号“长江水”,这身份就算定了,代号JY,交通员,任务听着也简单,送地图,南京上海无锡来回地跑。 这活儿像送快递的,可送的不是一般东西,一张五万分之一的赣南地形图,那是红军突围的命根子,姚子健亲手画出来,舒曰信拿个纸筒卷上就走,半个月后,这张图就在江西广昌的前线指挥部摊开了,部队全靠它找活路。 他自己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中央特科,只晓得任务得完成,去上海的车票3块8,组织上给5块钱,多出来的1块2毛,他一分钱都没动过,就这点钱,成了他心里头最硬的一块骨头。 67年,没人晓得他这些事,要不是一场讲座,这秘密可能就带走了。 2001年,老人家快90了,住在江苏宜兴,每天养花弄草,邻居都以为他就是个雷达局退下来的普通工程师,没啥特别的,可那天,他女婿去北京听沈安娜讲隐蔽战线的故事,台上讲到舒曰信、沈伊娜、王学文,他越听心里越打鼓,这不都是岳父嘴里念叨过的人名,晚上骑车子赶回家,一进门就问,“爸,您认不认识沈安娜”,老头一愣,“沈伊娜的妹妹?她还活着?”,这一句话,把藏了67年的事全给捅开了。 老头子翻箱倒柜找出来一张老照片,背后写着“送舒兄存念,弟健”,1935年拍的,快一辈子没见了,一个月后,他去了沈安娜家,两个都85岁的老人见了面,沈安娜一眼就认出他了,“你是JY,是王学文那条线上的”,姚子健听了半天,有点懵,“原来我干的那个,叫中央特科?” 你想想,他干了整整四年地下工作,送了不知道多少次地图、文件、经费,跟那么多同志接头,自己到底属于哪个部门,连个概念都没有。 这不是他稀里糊涂,这是纪律,叫“绝对保密”,上级不说的,他一个字不问,这样的人,才是最能让人放心的。 一个交通员的干净,撑起了一条地下战线的骨架。他没上过战场,没拿过什么大功,可他的标准是啥,“车票3块8,组织给5块,我从来没贪过一分钱”,这话不是拿来邀功的,他是真觉得这事比什么都值得拿出来说说。 老婆孩子,单位档案,几十年写的都是“普通制图技术员”,他从来不解释,甚至觉得根本用不着解释。你看看现在,要做到“清廉”这两个字多不容易,他那个时候,是活出来的。 2002年,一本蓝色封皮的小册子送到他家,编号001,全国总共就11本,叫“隐蔽战线老同志确认书”,到这个时候,他才算有了个官方身份,可他也没拿这个身份去干嘛,没要求提待遇,就说了一句,“我就是个邮差,把信送到就行了”。就是这些“邮差”,撑起了那个年代的一张安全网。他不怎么提牺牲,嘴里说的都是任务完成了没有。 最后那几年,党史办、国防大学的人都来找他,给他拍视频,做口述历史,他讲得最多的还是那句,“我从没贪过那1块2”,那代人的说话方式就是这样,不谈什么理想信念,就讲“不能出错”,不谈什么舍生取义,就讲“任务没丢”,不谈什么英雄情怀,就讲“我把该送的东西送到了”。 你可能觉得这人嘴笨,其实这就是职业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2017年特科成立90周年,他坐在轮椅上被推到北京,102岁了,颤颤巍巍举手敬礼,全场人都站起来鼓掌,现场特别安静,那一刻,他胸前挂着两枚勋章,“特科无名英雄”,“抗战胜利70周年”,在灯光下亮亮的,他说,“你们看到了吗”。 2018年,103岁,老人家在江苏宜兴走了,遗嘱写得清清楚楚,不搞灵堂,不收花圈,骨灰撒在洑东粮站旁边的老运河里,那里是他第一次送地图出发的地方。
江苏103岁老人离世,才暴露67年前身份:中央特科001号情报员。 中央特科,
椰子说历史
2025-10-13 15:34:12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