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口述大帅府秘闻:张作霖当上师长后,吃穿用都开始讲究起来。 1912年那会儿,张作霖成了师长老爷,这身份一下子就变了,土匪头子那名声也算是过去了,家里头跟着就亮堂起来,吃穿用度全都不一样了,饭桌上燕窝、鱼翅、熊掌这些东西都摆得上来,厨房里头又少不了炸丸子、炖菜、大酱,小灶上总有火,可那张嘴还是那张草根嘴,菜里头透着一股子混搭劲,不单是味道,还有点阶层碰撞的意思,东北菜本来就厚重,里头不光是酱油大葱提味,还带着人那点子自尊心。 说起朴丰田,这小伙子小时候在开原混,十六岁进了饭店,十九岁就进了大帅府,能进府里当厨子,靠的就是手脚勤快话不多,副官郝鹤龄还嫌饭店出来的徒弟太野,厨师长赵连璧一句话就给顶回去了,咱这儿要的是手艺人,不管你从哪儿来,进了府里规矩就多了去了,走路不许东张西望,帽子上的孝布都得染黑,必须剃平头,一举一动跟当兵似的,厨房里也是等级分明,一套套的规矩。 吃饭这事儿也分三六九等,大帅、夫人、少奶奶吃的是上饭,卫队、账房他们吃的是下饭,谁吃几碗几盘那都是有定数的,杨宇霆、郑秘书长这种人物想吃饭都得提前打招呼添钱,规矩一点都不能差,这饭桌就跟个天梯一样,三少爷发火那件事儿你听过没,五太太跟大帅一桌吃饭,菜就多了两样,三少爷跑厨房就吼了一嗓子,说家里头吃饭也得讲个公平,几样菜都能掀起风波来。 赵连璧这个人,得意楼出来的,被张作霖一眼看上带进了府,他会做燕翅席,也拿手东北家常味,人稳当,嘴巴严,分寸拿捏得特别好,他不光是个厨师,感觉跟半个管家差不多,他能把草根的口味做出上等的气派来,能给大帅炖一锅猪肉豆腐,也能招待外宾端上一份燕窝,张作霖要是招待个十几桌人,赵连璧一个人就能顶住,还能从得意楼、明湖春把厨师叫来帮忙,东北菜能从家常菜走到大宴席上,就是在帅府这口大锅里练出来的。 帅府用的食材,熊掌、鲍鱼、龙须、鹿茸,啥都有,这不是为了显摆,这就是身份,权力结构里头吃的东西也得有象征意义,熊掌代表权力,鱼翅代表富贵,人参代表长寿,你吃的是啥你就是啥,可张作霖自个儿不怎么碰那些,每天早上就是一碗高粱米粥,配点白菜豆腐萝卜,他不是装朴素,这是一种自控,饭里头得有底气,不能被富贵给驯服了,帅府的饭菜,既能招待得了外国领事,也能留住自家人的胃,这个平衡感找得特别好。 大帅府的菜肴,说是有七百多种,你仔细一看,原料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样,豆腐、白菜、萝卜、茄子、土豆,可做法能翻出几十种花样来,张作霖就爱吃豆腐,帅府的豆腐能做出九转、香罐、翡翠、车轮蟹黄渡豆腐,一个萝卜也能做成吉庆、绣球、酿萝卜卷,东北人的精神就是不怕穷,就爱折腾,粗菜也得给你做出花来,这种粗中有细的劲头就是这地方的特点。 十三个厨师,分中餐和西餐,每天都有分工,有人专门管汤粥,有人管水,还有人专门管猫和狗的饭,夫人们养的那些小宠物吃的也讲究,整个厨房就像个企业一样,还有“防毒监督员”“卫生检查员”这种岗位,宴会要是请外面的厨师,都得验明身份,乱世里吃一口饭也得讲究次序,张作霖就是靠这套管理,从一个土匪窝走到了奉天督军的位置,他的厨房就是他治理天下的一个缩影,秩序分明,不信什么自由。 张作霖这个人,怕乱也怕洋气,乱世见得多了,洋气他也知道是未来的方向,所以厨房里一边用着日本的味精,一边吃着东北的大酱,这就是他的生存哲学,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被别人吞了,他在石山上题字“天理人心”,他信因果也信手里的枪杆子,他养着外国厨子做西餐,可他的胃还是东北的,那碗高粱米粥里藏着他的底线。 这厨房早就不只是个厨房了,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权力、礼制、家风、结构全在里头,那灶台上炖的哪里是鱼翅熊掌,分明是命运的逻辑,张作霖的厨房,外头看着热闹,里头其实紧张得很,表面上奢华,骨子里还是草根,吃的是山珍海味,心里念叨的还是家乡那碗炖菜,东北人的豪气是吃出来的,也像是被这厨房的烟火给熏出来的,一个草根成了大吏,这锅碗瓢盆的叮当声里,见证了民国的一个小角落。
厨师口述大帅府秘闻:张作霖当上师长后,吃穿用都开始讲究起来。 1912年那会儿
椰子说历史
2025-10-13 15:34:13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