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写了一封公开信,话很直接:经费紧得绕不过去,预算得削15%,差不多是5亿美元。这一下,两千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面临裁员,还有些人可能被搬到几千公里外的办公室去工作,原来,中美两国的会费都没交齐,这才让机构的财务链一下子紧绷。 过去人们提到联合国,总能想到纽约总部的灯火、日内瓦会议厅里的满座,以及遍布世界的维和部队、救援行动。 但这些看起来理所当然的场景,其实都是在稳定资金的支撑下运转,一旦钱不到位,这条“流水线”就会打结。 联合国的钱主要是193个会员国按比例分摊的会费,用来支撑维和、人道援助和可持续发展三块主要事务。 比如维和要派成千上万的军警去冲突地,还要运输设备、补给,人道援助更是争分夺秒,从粮食运到非洲饥区,到疫苗送进战乱地区,都是拿会费办的,而可持续发展项目则是持续投入到教育、气候和环境。 今年情况不妙,六十多个国家拖着不交,其中就有最大的几个经济体。 美国欠的最多,差不多十五亿美元,占总拖欠款一半;中国也有数亿美元没付清,俄罗斯因制裁和战争压力延迟付款,结果手里剩的钱压根不够维持正常运作。 美国拖欠会费并不稀奇,几十年来,他们常把这事当筹码,用来在联合国议题上施压,顺便抱怨机构花钱效率低。 中国的延迟更多是对分摊机制不满意,觉得发达国家压低自己份额,把更多负担甩给发展中国家,最终会补齐。 俄罗斯是真没钱,国内预算吃紧,战争又烧钱,小国倒是多数按时交,因为联合国是它们能发声的重要平台。 资金缺口的后果立马显现,裁员、招聘冻结,还有几百人要搬去低成本地区办公,这对工作效率可不是好事。你想,要救援非洲,却因为总部设备缩水连邮件都慢半拍,真是天大的讽刺。 古特雷斯提出了“UN80”改革计划,想整合预算管理、改变会费比例、设上限,并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这意味着维和、政治事务、常规预算会放到一个统一的盘子里,不过,要撬动多年形成的庞大结构,谈何容易。 这次的危机不是一般的财务空缺,而是直接影响到全球热点应对,俄乌冲突、巴以局势、非洲饥荒、气候研究,没钱代表团去不了、项目只能停摆,时间拖下去问题只会更糟。 归根到底,联合国陷入这种境地,是制度失衡和大国政治算计累积的后果。 资金稳定是多边合作的命脉,眼下的窟窿提醒各国,合作不是喊口号,该交的会费不要变成谈判的筹码,否则象征全球合作的枢纽也会因为没钱而成了摆设。
直接省略中国?联合国要“搬家”,最新迁址决定,古特雷斯正式敲定,惊动了国际?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