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绝了美国的通话请求!10月13日,根据路透社报道,在我们反制之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表示:在中国宣布扩大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曾主动联系中方希望进行电话沟通,但中方拒绝了。格里尔强调,美国事前并未收到任何通知,是从公开渠道得知消息后才紧急联系中方。 从美方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完全没有料到中国会在这个时间点采取动作,稀土是全球高科技与军工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中国在储量和加工技术上都有明显优势。这项管制消息一经公开,就立刻触动了华盛顿的敏感神经,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美国关键行业的供应链安全。 更让美方不安的是,中方并没有通过任何外交渠道提前沟通,而是直接宣布实施措施,这意味着,这不是商议阶段的提案,而是已经定下来的执行计划,美方只能和世界上其他人一样,通过媒体得知结果,随即陷入被动。 贾米森·格里尔在得知消息后立刻联系中方,试图通过电话了解详情。对美国来说,这通电话承载了多个问题:管制范围有多大?执行速度多快?是否会继续升级? 但这次,他们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得到及时回应,中方选择了推迟,这个动作本身就是立场的信号——在当前的状态下,不满足沟通的条件。 事件到此,双方的立场已经摆明:中国在一次战略性的资源管制中保持了主动,美国则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只能跟着节奏走。拒绝通话并不只是技术上的推迟,而是告诉美方,如果不能回到合理的轨道,也谈不出任何结果。 近年来,美国在贸易、技术和地缘政治等方面频繁制造摩擦,故意打破中美合作,美方的行为模式似乎是,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会想当然地认为中方会接受,并随时坐下来听他们的解释。但现实并非如此,国际互动是双向的,破坏了底线,就要面对对等回应。 这次,中方的做法很明显是主动制造出突发效果,让美国感受到,当共识被反复踩踏时,意外随时可能发生,这也是在提醒美国:对外关系不能一直依赖单方面要求,而忽视对方的政策空间。 电话没接成,沟通被推迟,美国需要自己想清楚问题根源在哪里,用“权力攫取”的标签去批评对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想让沟通重新顺畅,必须先拿出实际行动,减少破坏性的举动,重建互信氛围。 中方拒绝通话就是告诉老美,规则不是由美方单方定义的,沟通永远有可能恢复,但前提是老美愿意面对现实,真诚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损害对方利益后再来要求交流。这,才是美国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
·中国拒绝了美国的通话请求!10月13日,根据路透社报道,在我们反制之后,美国贸
芸霄记史
2025-10-13 15:47:5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