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领先 中国昨日正式宣布了! 10月12日,中国国家天文台发布消息:中国天眼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达1152颗,比全球其他望远镜加起来还多! 谁能想到,这座凝视深空的巨眼诞生于贵州的喀斯特洼坑。当年南仁东先生带着团队翻山越岭,在荒野中寻找最适合的台址时,多少人在质疑这项耗资11.5亿的工程是否值得。如今FAST用每天60吨的原始数据产出,让所有质疑者闭上了嘴。 这些脉冲星就像宇宙中的灯塔,1152颗的发现量意味着我们掌握了更多星际导航的坐标。要知道,脉冲星计时精度比原子钟还要高,未来星际航行的导航系统就靠这些闪烁的星体。中国在这场深空竞赛中,已经抢占了关键赛道。 看看FAST的技术参数就知道什么叫硬实力。500米口径的主动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接收面积,灵敏度吊打波多黎各阿雷西博望远镜。那个曾经的世界第一,在2020年坍塌时西方媒体还曾冷嘲热讽,现在轮到我们掌握观测主动权。 更让人振奋的是,这些发现正在改写天体物理教科书。去年FAST捕捉到的快速射电暴,帮助科学家破解了宇宙磁星之谜。那些持续仅毫秒的宇宙信号,就像在稻草堆里找根针,但中国天眼做到了连哈勃望远镜都做不到的事。 记得2016年FAST刚启用时,国际天文界还在观望。如今全球超过100个研究机构排队申请观测时间,连NASA的科学家都要带着课题来敲门。从技术封锁到技术破壁,我们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完成逆袭。 这座国之重器的背后,是300多家科研单位的长跑接力。从反射面板的铝合金材料到馈源舱的悬索系统,每个零部件都刻着中国制造的印记。特别是那2250根钢索组成的支撑结构,精度控制达到毫米级,让30吨的馈源舱能在140米高空精准漂移。 当欧美还在为老旧设备维修发愁时,我们已经开始布局FAST扩展阵列。在青海冷湖建设的射电望远镜群,将与FAST形成干涉观测网。未来中国制造的宇宙观测网络,将带领人类看清138亿光年外的宇宙黎明。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一个鱼缸里,小鱼问大鱼说:这个世界真奇妙,我们一饿,就有食物从天而降;水质一变差
【87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