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就像一场没完没了的拉锯战。你加税,我反制,来回折腾了好一阵子。 关税大战的起因,说白了就是美国觉得中国占了贸易便宜,想用高关税逼中国让步。2018年那会儿,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输美商品一轮接一轮加税,从钢铁到电子产品,覆盖面广得吓人。 这场大战打到中间,出现了几个关键转折。比如2020年初双方签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答应多买美国货,美国也暂缓部分关税。 可好景不长,疫情一来,全球供应链乱套,协议执行大打折扣。接着拜登政府上台,原本大家以为会缓和,结果关税大多没动,反而添了科技战、人权议题这些新矛盾。 数据上看,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平均税率从贸易战前的3%左右飙到近20%,中国也把对美国部分商品的税率提到同等高位。这么一来,美国消费者买东西贵了,中国工厂订单少了,两边老百姓都吃亏。 现在说说那三种可能的结果。第一种,两败俱伤,这已经有点苗头了。第二种,中国惨胜,意思是中国撑得久一点,但代价不小,比如国内企业成本增加、就业压力大。 第三种,美国国内压力太大,自己先扛不住——其实这情况正在发生。美国商界天天喊取消关税,说再打下去企业要垮台。拜登政府面临中期选举,选民对物价上涨怨声载道,说不定哪天就主动找中国谈和。 特朗普当初幻想的那种“美国全胜、中国跪倒”的结局,现实证明纯属做梦。反而美国自己,债务高企、内部分裂,关税战成了搬石头砸自己脚。 说到这儿,咱得插点新料。你可能不知道,关税战还催生了意外变化。比如东南亚国家捡了便宜,因为部分工厂从中国迁到越南、马来西亚,他们的出口涨了一截。 再看美国,虽然想减少对中国依赖,但光伏产品、医疗器械这些关键货,还得从中国进口。数据表明,2022年美国自中国的进口额较战前不降反升。 这一现象有力地揭示出,美国加征的关税未能有效抑制其国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所谓关税壁垒,不过是徒有其表。 评价这事儿,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关税战本来该是解决问题的手段,结果成了政治秀场。普通人为啥要替这种争斗买单? 超市里商品涨价、工厂里工人失业,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但往好了想,这场大战也逼着中国加速产业升级,比如新能源汽车、5G技术更独立了。说到底,合作比对抗强,这是铁律。 总结一下,中美关税大战不管怎么收场,都告诉咱们一个理:全球化时代,谁想独赢都没戏。两国有竞争正常,但得在规则里玩。 (主要信源:新浪财经——突发!特朗普: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据塔斯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从沙姆沙伊赫返回华盛顿的飞机上告诉记者,美国通过征
【78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