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多名议长阵前倒戈支持郑丽文,并非孤立的政治投机,而是国民党基层生态对党内权力格局的一次集体表态,更折射出这场主席选举的核心博弈逻辑。 这场风向突变的起点,是地方权力枢纽的立场转换。从南投县议长何胜丰率先带队表态,到新竹市议长许修睿从郝龙斌阵营"急转弯"公开力挺,再到桃园市议长邱奕胜私下倒向、苗栗与台中市议长态度松动,短短一月内,国民党14个县市议长席位中已有至少5位明确支持或赞许郑丽文。这些议长绝非普通政治角色,他们是地方派系的核心节点,手握协调基层组织、调动党代表的关键权力,而这恰恰击中了国民党选举的命脉——党员票中六成集中在县市乡镇一级,且平均年龄超50岁,极易受地方领袖带动。 对比两大候选人的策略差异,更能看清倒戈背后的必然性。郝龙斌将重心放在争取县市长支持,虽已获得侯友宜、张善政等6位蓝营执政县市首长背书,却陷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的困境——县市长忙于政务,对基层党员票的掌控力远不及深耕地方的议长。郑丽文则反其道而行之,以"住在地方"的姿态密集走访议会、议员服务处,用倾听基层诉求的姿态消解了传统政治的精英感,这种"笨拙"的深耕恰恰契合了蓝营基层对"被尊重"的渴望。新竹市议长许修睿即便承受"不敢接电话"的党内压力仍坚持倒戈,正是这种基层诉求的直接体现。 更深层的动因,是国民党内部对"变革信号"的隐性渴求。郝龙斌的"精英化"标签,被视为党内旧派力量的代表,而郑丽文在反罢免运动中的过往表现与贴近基层的风格,被解读为中生代力量的象征。当议长群体集体转向时,实质是用选票导向传递对党内革新的期待。中天民调显示郑丽文支持率高达71%的趋势,正是这种基层情绪的集中反映。 不过,这场倒戈潮并未彻底锁定胜局。新北市议长蒋根煌等4位议长仍坚定支持郝龙斌,另有5位议长尚未表态,形成微妙的权力平衡。但可以肯定的是,议长群体的立场摇摆已打破选举的既定节奏——国民党主席的归属,最终或许不取决于高层背书的重量,而在于谁真正握住了基层组织的"毛细血管"。这场权力角逐的变数,才刚刚开始。如何看待全台多名议长倒戈支持郑丽文
全台多名议长阵前倒戈支持郑丽文,并非孤立的政治投机,而是国民党基层生态对党内权力
概米度
2025-10-14 18:32: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