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说:“如果美国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不仅如此,他又一

凡之谈世界 2025-10-15 00:07:58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说:“如果美国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不仅如此,他又一次强调自己“美国人”的身份,他说:“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愣了 —— 毕竟现在芯片圈子里的风向早变了,他这话听着跟活在几年前似的。 美国那边确实在使劲儿卡脖子,10 月刚通过新法案,连之前放行了的 “特供版” 芯片都给禁了,摆明了想锁死算力通道。 可他们没算到,这反倒把中国芯片的潜力给逼出来了,哪是什么 “无能为力” 的样子。 美国的封锁逻辑挺简单,觉得卡住芯片这个 “算力心脏”,就能拖住中国 AI 产业的步子。但他们忘了,中国芯片人从来不是坐等着被卡脖子的性子。 半年前还在为封装技术发愁的团队,两个月泡在实验室里拆解结构到凌晨,硬生生啃下了硬骨头;华为的工程师连春节都没休,闷头攻坚自研的互联协议,就为了绕开技术壁垒。 现在再看市场上的动静,早就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阿里平头哥新出的 PPU 芯片,功耗比英伟达 H20 低了 30%,性能却没差,直接拿下了国家级的算力项目订单。 百度昆仑芯更直接,在中国移动的集中采购里抢下三个标包的头名,十亿级的订单砸下来,就是最实在的认可。 华为的 Atlas950 SuperPod 集群更厉害,靠架构创新攒出百万级算力底座,性能比英伟达的下一代产品还强。 张忠谋可能没太关注这些细节,毕竟他眼里的芯片竞争,还停留在过去的制程比拼里。可现在中国走的是另一条路,不跟你死磕单芯片的工艺,转而靠架构创新、生态协同凑合力。 阿里开源了 MNN 推理引擎,华为开放了 CANN 接口,连 DeepSeek 大模型都专门改了精度格式适配国产芯片。 腾讯、阿里这些巨头早开始 “两条腿走路”,一边留着少量进口芯片,一边大把采购国产替代品,三江源的智算中心一口气就签了 2 万多张国产算力卡。 美国自己的阵营里都开始闹矛盾了。英伟达 CEO 黄仁勋直言禁令 “大错特错”,警告这会把中国 500 亿美元的市场彻底推给本土芯片。 伯恩斯坦的报告都预测好了,2025 年中国国产 AI 芯片的销售额能从 60 亿美元飙到 160 亿美元,市场份额能突破 42%。这种时候说中国 “无能为力”,未免太不把这些实打实的增长当回事了。 台积电自己这两年的日子也不算顺。跟着美国的节奏往那边迁厂,结果成本一路飙升,产能还跟不上,技术人员也闹短缺。 反观中国这边,芯片产业从 “备胎” 熬成 “主力”,靠的全是一点点的积累。寒武纪亏了八年,今年上半年营收突然暴涨 43 倍。 刚毕业的小姑娘为了调试芯片,连续三周住在实验室,妈妈来送衣服都只能在门口抹眼泪;放弃海外高薪回国的老工程师,就为了 “不想让下一代还被卡脖子”。这些藏在实验室里的坚守,张忠谋大概没机会看见。 他反复强调自己的美国身份,或许是站在他的立场上说话,但芯片产业的格局从来不是靠身份决定的。美国想靠禁令筑墙,可墙这边的中国已经趟出了自己的路。 不是非要跟谁比单个芯片的参数,而是靠集群技术、生态适配、场景落地,把算力需求给顶了上去。徐直道早就说过,靠超节点技术照样能绕开制造工艺限制,这话现在全应验了。 10 月 12 号那天,阿里平头哥的团队收到了 PPU 芯片的量产通知,架构师陈磊在朋友圈写 “三年前遥不可及的目标,今天终于实现了”。 这种从 0 到 1 的突破,不是 “无能为力” 四个字能概括的。美国的禁令越严,中国芯片的创新步子反而越稳,那些车间里的反复调试、实验室里的不眠之夜,早把所谓的 “卡脖子” 变成了 “催熟剂”。 张忠谋的话或许代表了一部分旧思维,觉得美国一出手就没有解不开的局。可现在的事实摆得明明白白:中国既能造出比肩国际的芯片,又能搭起自主可控的生态,连美国的科技企业都开始为失去市场发愁。所谓的 “扼杀”,早就成了一厢情愿的想法。 毕竟科技竞争的赛场从来不在政策清单上,而在实验室的坚持和市场的认可里。中国芯片人用行动给出的答案,比任何言论都有分量。 张忠谋大概是没跟上这股子变化的节奏,才会说出那样的话,可时代的脚步从来不会因为谁的看法而停下。现在再提 “无能为力”,反倒让人看清了,谁在原地踏步,谁在埋头前行。 那些还在为芯片攻坚的年轻人,那些咬牙坚持的企业,早就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种论调。美国的封锁没能挡住创新,反而让大家更明白,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张忠谋愿意强调自己的身份是他的自由,可中国芯片的崛起,从来不是靠谁的认可,而是靠自己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底气。 这种底气,不是几句 “无能为力” 就能抹掉的,只会在一次次突破里越来越扎实。 参考资料:海峡导报

0 阅读:4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