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老人摔倒为什么现在没人敢扶? 老人摔倒无人扶:信任缺失下的社会困局 合肥街

王洋洋洋洋 2025-10-15 23:45:20

路上老人摔倒为什么现在没人敢扶? 老人摔倒无人扶:信任缺失下的社会困局 合肥街头,78岁的张大爷摔倒在地,半小时内路人纷纷避之不及,最终靠同小区的曹大爷援手才得以起身;药店内,老人晕眩倒地抽搐十分钟,店主与顾客全程无动于衷,直至其身亡。“扶不扶”这本该无需思考的道德题,如今成了考验社会的“世纪难题”,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信任困局。 信任崩塌的种子,源于“扶人反被讹”的反复上演。2006年南京“彭宇案”后,类似事件屡屡出现:湖南女大学生好心扶老人并垫付医药费,却遭老人及其家属诬告索赔,幸而监控还其清白,诬告者最终被拘留并赔偿损失;江西南昌一男子扶人后被大妈纠缠,只能反复要求调取监控自证清白。这些事件通过舆论放大,让“扶人=惹祸”的认知深入人心,理性人在善意与风险间本能选择自保。 社会保障的短板加剧了困境。在“未富先老”的老龄化背景下,部分老人缺乏充足的医疗与经济保障,摔倒后可能因无力承担医药费而选择讹诈救助者。这种个体生存压力的不当转移,将善意推向了两难境地——救助者不仅可能惹上官司,还可能被迫承担巨额医疗费用,进一步抑制了助人冲动。 专业救助知识的匮乏也让人们望而却步。老人摔倒可能伴随骨折、脑出血等伤情,盲目搀扶易造成二次伤害。郑州街头82岁老人摔倒后,连环卫工都仅查看一眼便匆匆离开,正是出于这种顾虑,最终还是具备急救意识的消防员先报警再施救,才避免了悲剧升级。多数人因担心“好心办坏事”,只能在犹豫中放弃行动。 值得庆幸的是,破局的力量正在生长。《民法典》第184条明确“见义勇为免责”,为救助者撑起法律保护伞;多地法院对诬告者作出处罚,如湖南诬告案中的拘留与赔偿判决,彰显了司法惩恶扬善的态度。更有曹大爷这样的热心人,用“看到了就必须扶”的行动传递温暖。 老人摔倒无人扶,从来不是人心冷漠的必然,而是信任体系受损后的阵痛。当法律为善意兜底,保障为尊严托底,认知为行动赋能,“扶一把”终将回归本应有的自然与坚定,这既是对老者的关怀,更是对社会文明的守护。

0 阅读:1
王洋洋洋洋

王洋洋洋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