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尸体下山要7万美元/具,目前珠峰上有340多具尸体,去年的春季又新增12具遗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16 19:24:40

搬运尸体下山要7万美元/具,目前珠峰上有340多具尸体,去年的春季又新增12具遗体。图1的一面小红旗代表一具尸体,越接近峰顶尸体分布越密集。海拔超过8000米后,人体会进入缺氧、严寒、脑水肿风险飙升,一旦倒下几乎无法获救。珠峰是很多人的梦想之地,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露天坟场”。 这一切的根源,先得算那要命的环境。海拔 8000 米以上被登山界叫做 “死亡地带”,这里的氧气含量连海平面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比航班飞行高度的空气还稀薄,人站着不动都像在负重跑马拉松。气温能降到零下 60℃,呼出的气瞬间成冰,裸露的皮肤几分钟就会冻伤。 更要命的是,这里的天气比翻书还快,前一秒晴空万里,下一秒暴风雪就能把人卷走。在这种地方,人体的耐受度被压缩到极致,高原肺水肿、脑水肿说来就来,一旦倒下,身体机能会快速衰竭,根本等不到救援。 有数据说珠峰登顶成功率才 38.7%,这意味着每十个人里就有六个铩羽而归,其中一些直接把命留在了这里。 最出名的 “路标” 要数那具被叫做 “绿靴子” 的遗体,外界大多认为是 1996 年遇难的印度登山者泽旺・帕尔乔。当年他跟着印度登山小队爬到 8500 米处,遇上了突如其来的大雪暴,体力不支的他蜷缩在雪地里,从此再也没站起来。 二十多年来,他就躺在登山必经之路旁,红色登山服下露出那双标志性的绿靴子,后来的登山者遇到暴风雪躲庇护所时,都得从他身上跨过去。有人说 2015 年没见到他,以为被运走了,结果第二年雪化了又露了出来,原来风雪只是给了他一层临时的 “棉被”。 他的家人不是不想接他回家,可山里的穷人家徒四壁,根本拿不出搬运费,只能让他在异国他乡的雪地里躺着。 不是没人想过清理这些遗体,可难度实在超乎想象。搬运一具尸体下山要 7 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快 50 万了,这钱够在二线城市付个首付。 这笔钱可不是乱要的,从 8000 多米的高度运一具尸体,得动用 6 到 8 个夏尔巴人,这些常年跟雪山打交道的硬汉,在这个高度最多也就能背 25 公斤东西,而冻僵的尸体连冰带肉能有 150 公斤,还得保持完整不能损坏,不然可能触犯法律。 光氧气瓶就得花一大笔钱,12 个人每人要带 4 个氧气瓶,每个至少 400 美元,这一项就快 2 万美元了。去年尼泊尔一个清理团队花了 54 天,才运回 4 具遗体,其中一具光是运到 3.5 公里外的营地就用了 24 小时,之后又折腾 13 小时才到低海拔区域,最后靠直升机运走。 更别提风险了,尼泊尔已有约 100 名夏尔巴人死于登山,谁也不想为了搬尸体再搭一条命。 还有个叫弗兰西斯的美国女登山家,1998 年无氧气瓶登顶后,在 8600 米处体力不支倒下。她丈夫回去拿物资救援,却不小心跌入深谷,再也没回来。后来路过的两名登山者放弃登顶陪了她一小时,可在零下 30 度的严寒里,除了听她念叨 “别离开我”,啥也做不了。 2007 年那两人带着团队想把她运下山,结果天气太恶劣,只能给她搭个石冢,用美国国旗裹起来,留了个红心小熊陪她。这已经算幸运的了,更多遗体连这样的待遇都没有,要么掉进冰裂缝永不见天日,要么被风雪埋了又露,成为永远的 “露天展品”。 更讽刺的是,登山圈流传着 “8000 米以上无道德” 的说法,倒不是说人坏,而是实在自顾不暇。 每年登山季,珠峰的狭窄路段能排起长队,大家都花了 60 万左右的门槛费来的,憋着一股劲要登顶,遇上有人倒下,顶多喊两声,没人敢停下来救人 —— 自己的氧气就够用到峰顶,停下来帮忙,可能两个人都走不了。 去年新增的 12 具遗体里,说不定就有几个是在排队时体力不支倒下的,后面的人踩着脚印往上冲,根本没法回头。 珠峰上现在不光有 340 多具尸体,还有 45 吨垃圾和 12 吨粪便,这些东西在低温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8440 米的雪地里都检测出了塑料颗粒,连藏羚羊、雪豹都可能误食。 中国和尼泊尔虽然年年组织清理,可去年尼泊尔军队派了 20 个夏尔巴人,也才清了 35 吨废弃物。那些尸体就更没法管了,搬不动、埋不了,只能继续当 “路标”。 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珠峰是用来实现梦想的,没人愿意花时间精力,冒着生命危险去管这些 “过期的梦想”。于是雪山就这样一年年接收着新的遗体,把 “露天坟场” 的名声越坐越实。

0 阅读:356

评论列表

D L M

D L M

2
2025-10-16 22:37

无人机生意来了?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