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李聚奎正在301医院养病,却无意间听到两个护士的谈话,第2天,他去了西区病房,急忙走到一个老者身边:“彭老总,你还好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3年春天,北京301医院东区病房里,67岁的李聚奎正躺在病床上输液,肝癌让这位身经百战的上将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接受治疗。 那天下午,李聚奎正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两个年轻护士从门口经过,压低声音聊着什么,他本没在意,可耳朵尖的老将军还是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西区那位”、“从三线工程就开始”、“彭总”。 李聚奎猛地睁开眼睛,心脏砰砰直跳,他太熟悉这个名字了,那是陪他走过几十年战火的老上级,是在长征路上救过他命的恩人,是朝鲜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战友。 这些年,李聚奎虽然也经历了不少波折,但至少还能正常工作生活,而彭德怀自从1959年那件事后,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现在突然听说他也在这家医院,而且还住在管理最严格的西区,李聚奎心里五味杂陈。 他想起1935年在贵州那次遭遇战,自己肺部中弹奄奄一息,是彭德怀坚持让战士用担架抬着他翻雪山过草地,要不是老首长,哪有今天的李聚奎。 第二天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李聚奎就起床了,他换上那套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戴上鸭舌帽,装作晨练的样子,慢慢往西区走去。 医院的花园里晨雾弥漫,远处隐约能看到西区那排灰色建筑,窗户上糊着纸,门口站着持枪的卫兵,李聚奎的心越跳越快,脚步却不敢停。 就在花园入口处,雾气中走来几个人影,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个卫兵,中间夹着一个瘦削的老人,老人穿着灰色中山装,腰间系着麻绳当腰带,走路有些踉跄。 李聚奎一眼就认出来了,那个佝偻的背影,那个倔强的侧脸,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彭德怀,只是眼前这个老人,比记忆中瘦了太多,头发全白了,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深。 李聚奎再也控制不住,快步冲上前去,卫兵立刻警觉地按住枪,厉声喝止,可李聚奎根本没理会,径直走到彭德怀面前,颤抖着声音说:“彭老总,你还好不?” 彭德怀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先是闪过惊讶,随即恢复平静,他看着李聚奎,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来,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那个摇头的动作,透着无奈和疲惫。 卫兵很快把他们分开,催促着彭德怀继续往前走,李聚奎站在原地,看着那个瘦弱的背影一步步消失在晨雾里,腰间的麻绳随着步伐晃动着。 他的眼泪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流下来,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李聚奎心里清楚得很。 回到病房后,李聚奎从口袋里掏出那半块冰糖,这是警卫员好不容易弄来的稀罕物,他本来想着生日那天吃,现在他托人想办法送到西区,希望老首长能尝尝甜味。 没想到第二天东西被退了回来,纸包上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谢谢”两个字,李聚奎看着那字迹,比以前抖了许多,心里更加难受。 一年多后,1974年11月29日,报纸上刊登了彭德怀的讣告,李聚奎连夜写信给中央,请求参加追悼会,可最终没能获准。 他只能躺在病床上,面对着墙上那张1928年平江起义的合影,默默为老战友送行,照片里的彭德怀还很年轻,脸上充满朝气。 二十多年后,1995年4月,91岁的李聚奎再次住进301医院,他的床头始终放着两张照片,其中一张就是那张平江起义的合影。 弥留之际,老将军喃喃自语:“那天该多带点冰糖。”这句话成了他留在人间的最后遗憾,两个从平江走出来的老战士,就这样走完了各自坎坷的人生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党史博采——李聚奎:单独补授开国上将军衔,长征路上的“第一师长”
1973年,李聚奎正在301医院养病,却无意间听到两个护士的谈话,第2天,他去了
如梦菲记
2025-10-17 11:49:16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