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本智和,不少人会觉得他其实挺可怜的。 不是同情他输球后的落寞,而是心疼他的乒乓球之路早偏离 “热爱” 本质,变成只为 “赢中国” 的执念。 仿佛赢不了中国选手,他在日本体坛就没立足之地,这种被单一目标绑架的状态,让每场比赛都透着紧绷的焦虑。 2025 年 10 月 15 日亚锦赛男团半决赛,把他的处境撕得格外清楚。 首盘对阵梁靖崑,决胜局 8:9 落后时抓住机会,11:9 险胜拿下开门红。 赢球瞬间他挥拳嘶吼冲去教练席,吼声震得场馆有回声,日本队替补席立刻沸腾。 可第四盘遇王楚钦,首局取胜后第二局就被打 11:1,最终 2:3 憾负。 梁靖崑决胜盘拿下最后一分,中国队 3:2 逆转时,他僵在座位上似笑非笑,日本媒体说这是 “从天堂坠入地狱”。 这场比赛前,他状态本就起伏不定。 2025 年中国大满贯赛事,首轮就被国乒小将陈俊菘淘汰,休整近半年才重返赛场。 亚锦赛前,日本媒体把他捧成 “中日大战胜负手”,球迷盼他打破对国乒的连败颓势。 可这场 “过山车” 表现,让期待变成更尖锐的质疑。 赛后他拒绝所有采访,比起巴黎奥运会输球喊 “宁愿去死”,这次沉默更像无力。 赢中国选手时的张扬,早成了他的 “生存必修课”。 2024 年 11 月总决赛,3:1 击败梁靖崑后对着镜头狂喊庆祝,前三板主动进攻占尽上风。 接着 4:3 险胜林诗栋,决胜局 5:5 平时突然发大直线正手长球,靠变化拿关键分。 赢球后跳 APT 庆祝动作点燃主场,日本媒体立刻用 “王牌觉醒” 做标题。 可转头对王楚钦 0:4 完败,第一局就被打 10:0,日本记者现场写 “这场景不敢信”。 他自己也清楚和顶尖中国选手的差距。 2025 年 3 月重庆赛后,直言 “现在和王楚钦打有点难,希望下次多扛几板”。 10 月亚锦赛输球后,混合采访区终于开口,语气平静得可怕:“对手每方面都更胜一筹,我做了改变也徒劳。 ” 这种清醒认知,反而让 “挑衅式庆祝” 更显无奈 —— 好像不这样释放情绪,就撑不住下一场压力。 在日本体坛,他的价值早和 “赢中国” 深度绑定。 东京奥运会独得两分却没带队夺冠,日本球迷推特刷爆 “太吵了”,嫌他庆祝没礼貌。 可 2024 年横滨冠军赛夺冠后,日媒立刻捧他 “国民英雄”,忽视此前连续止步八强的尴尬。 2025 年亚锦赛输球后,有日本网友直言 “拿不下中国队,再折腾也没用”,还有人提议让松岛辉空顶替他。 这种 “赢则捧上天,输则踩下地” 的环境,逼着他把 “打败中国” 当唯一救命稻草。 他的技术提升,也全围着 “针对中国” 打转。 对林诗栋时主动变战术,增加侧身和正手位发球,想破解国乒反手相持优势。 可面对王楚钦发球几乎没办法,大多时候只能被动搓长,再被正手进攻压制。 技术统计显示,那场比赛王楚钦发球轮得分 + 23,他只有 + 12,核心短板暴露无遗。 他像闭门造车的工匠,只盯着 “中国对手” 打磨武器,忘了乒乓球是综合能力较量。 更残酷的是,国乒梯队优势让他的努力像徒劳。 梁靖崑输过他,但调整器材后正手威力提升;林诗栋年轻,反手技术还在进步;王楚钦更是 “克星”,交手记录占优。 2025 年亚锦赛,中国队 0:2 落后能连扳三盘,靠的是团队深度,日本队却全靠他一人撑场面。 他赢一次中国选手像抓浮木,可国乒总有新选手站出来,把他打回谷底。 中国球迷反感他,不是因为 “代表他国参赛”。 体坛归化选手不少,却少有人像他这样把 “反戈一击” 当标签。 他 18 岁该明白,赛场尊重靠实力,不是嘶吼挑衅,可他偏把 “反派” 角色越演越真。 越想赢中国选手,心态越急躁,技术动作越容易变形;输得越多,日本舆论压力越大,越要靠 “挑衅式庆祝” 打气。 2025 年亚锦赛后,他训练加练发球和接发球,可教练透露,他常因失误摔球拍,心态比以前更不稳定。 他像被逼到墙角的困兽,只能对着 “中国” 这堵墙疯狂冲撞,却不知道墙另一边有更广阔的天地。 或许他没意识到,乒乓球的意义从不是 “打败谁”,而是 “成为更好的自己”。 把精力全放 “赢中国” 上时,他就已经输了。 2025 年赛场已给出答案,他的执念在吞噬天赋,“只赢中国” 的窄路只会越走越暗。 他的可怜,从不是输球的悲哀,是被外界期待绑架的无奈。 身上的血液、异国的环境、球迷的态度,把他逼成 “只为赢中国而活” 的机器。 哪天放下执念,或许才能真正感受乒乓球的快乐。 可照现在看,他还会在这条路上跑下去,直到被更年轻选手超越,直到日本舆论失去耐心。 这场以 “赢中国” 为名的独角戏,注定落寞收场,而他自己,就是最可悲的观众。 信源:张本智和输球后,坦诚透露3个原因!-二伟说
张本智和回国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本届亚锦赛时表示:“中国队和以前相比实力还是有差
【21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