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临终考李世勣

周东烨说 2025-10-18 20:17:06

649 年,终南山翠微宫的病榻前,李世民望着泪流满面的太子李治,心中满是对江山传承的忧虑。李治哭问 “父皇走后,儿臣该重用何人”,李世民先给出定心丸:“有无忌、遂良在,大事无忧”—— 长孙无忌是李治亲舅,褚遂良刚正忠诚,这是他安排的双保险。可话锋一转,他话里藏了个隐患:“唯独李世勣,你无恩于他,恐难让他尽心辅佐。” 李世民忌惮李世勣,绝非无因。其一,李世勣出身瓦岗,降唐后先随李渊,玄武门之变时手握重兵却保持中立,虽忠于李唐,却无对李世民的 “过命私交”,始终有层距离感;其二,他智勇双全、威望极高,用兵如神还深谙为官之道,军中一言九鼎,且喜怒不形于色、从无差错,对性格仁弱的李治而言,这样的军方第一人如同一座难撼的山,若有异心后果不堪设想;其三,也是最关键的,李世勣的恩宠全来自李世民,官至宰相、位极人臣,李治登基后根本无恩可施,而 “无法被施恩的臣子,便难被控制”。 为帮李治稳住这员大将,李世民定下一计:“我现在就贬他去叠州当都督。他若接旨就走、毫无迟疑,便是可信忠臣;等我死后,你再召他回京官复原职、升为宰相 —— 贬官的恶名我背,施恩的美名归你,他必对你感恩效死。若他迟疑不满,你就立刻杀了他!” 几天后,李世勣接到贬官圣旨,史书记载他 “连家都没回,直接打马赴叠州”,半句怨言没有。病榻上的李世民听闻,这才长舒一口气,知道为儿子留住了国之栋梁。 不久李世民驾崩,李治登基后果然照剧本行事,火速召回李世勣并拜为尚书左仆射。从贬所赶回长安的李世勣,对李治满是劫后余生的感激,此后忠心耿耿,甚至在 74 岁高龄率军灭掉高句丽,弥补了李世民生前的遗憾。 李世民这招 “先贬后升”,既考验了李世勣的忠诚,又为儿子赚足了恩情,堪称帝王权谋的经典。大家觉得,李世勣是早看穿了这出戏,还是真因李治的 “恩遇” 才尽心辅佐?若当时他迟疑了,李治真能下得去手吗?

0 阅读: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