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实力大小无关。在这种形势下,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教授,在公开分享里说的话就很有道理,他不赞成一股脑推进城镇化,更反对逼着农民都往城里挤。 首先核威慑就是道绕不过的坎,中美都是核大国,真打起来升级到毁灭级别,谁都承担不起,这种相互制衡的局面让双方都得投鼠忌器。 更实在的是军事损失摆在那,今年夏天美国陆军太平洋部队副司令沃威尔中将都公开说了,根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五十多次兵棋推演,美军要是插手台海,一周内海空部队伤亡就可能破两万一千人,这比过去二十年阿富汗和伊拉克反恐战争的总伤亡还多一倍。 推演里更惨,两到四艘核动力航母可能被东风导弹击沉,30多艘军舰、250架战机得损失掉,驻日韩的空军基地和关岛后勤点全在导弹射程内,根本守不住。 经济上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打起来亚洲经济得缩水百分之二十五,美国GDP自己都得跌百分之十二,全球五十万人得失业,这种代价华盛顿根本扛不住。国内反战情绪也高,鹰派喊得凶,但理性派都清楚,不能把士兵当棋子往火坑里送。 再说盟友协调也是个大难题,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真到动真格的时候根本拧不成一股绳。所以美国嘴上硬,实际早把风险账算得明明白白,压根不敢真摊牌。 可日本跟美国不一样,它是没得选,那种生存焦虑逼得它不得不有拼一把的决心,这跟实力强弱真没关系。日本这国家太依赖海洋了,99.7%的贸易量都靠海运,光石油进口就有80%得走南海航线,南海圈还牵涉着它20万亿日元的贸易额。 换句话说,南海航线就是日本的生命线,一旦这条道堵了,九成的石油进不来,六成的原料运不进、产品出不去,整个工业链条立马就得断,经济分分钟瘫痪。它那地理位置决定了,不保住这条航线就是等死,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生存危机,让它比美国更有铤而走险的动力。 这种时候再看温铁军教授的话,就觉得特别有先见之明。他研究三农问题几十年,最反对一股脑推进城镇化,更不赞成逼着农民往城里挤,这根本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给国家留后路的大智慧。 这些年城镇化确实快,但代价也明摆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跟十年前比,全国耕地减少了1.13亿亩,建设用地却在猛涨,长三角16个地级市的建设用地增幅都高达60.25%,好多优质农田都被盖了房子。农民进城后,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种地的劳动力都不够,粮食安全这根弦其实一直在绷紧。 温铁军教授常说,农村不光是产粮食的地方,更是分散风险的“缓冲带”,这话太实在了。城市里全是水泥森林,一旦遇到点风吹草动,物资供应、生态调节都容易出问题。 可乡村不一样,塘坝能调蓄洪水,作物能涵养水源,这些都是比高楼大厦更实用的“安全设施”。就像武汉,1995到2015年湖泊面积减少了35.54%,连洪水调蓄能力都弱了,反过来更说明农村自然生态的重要性。而且过快城镇化还带了健康风险,城里PM2.5一高,心血管病发病率就往上走,这些都是硬伤。 他在成都调研时看到的例子更有说服力,崇州五星村吸引30多户新村民带着项目来投资,不仅让200多位外出村民回村就业,还培育出了民宿、文旅这些新业态,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 陕西袁家村更厉害,300多人的村子吸引了一万多人就业,浙江安吉余村光上海来的新村民就有3000多,这些地方没搞一刀切的城镇化,反而实现了城乡双赢。 温铁军说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这话在现在的国际局势下看,分量太重了——要是真有什么风险,农村能提供粮食、生态、就业的多重保障,这才是最扎实的底气。 所以温铁军反对强制农民进城,根本不是反对发展,而是怕我们把“后路”走没了。城乡协调从来不是让农村变成城市,而是让农村守住自己的优势,既能给城市提供支撑,又能在关键时刻发挥缓冲作用。就像现在面对美日在亚洲的复杂态度,我们内部的稳定和韧性才是根本,而农村恰恰就是这份韧性里最关键的一环。
高阳子在电视上说了一句“日本是美国的狗”,没想到这句话像一颗石子,砸进了日本社会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