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透露,他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晤中并未获得“战斧”巡航

洞察观史 2025-10-20 10:55:39

[浮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透露,他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晤中并未获得“战斧”巡航导弹,但特朗普也没有把门彻底关死,这把“悬而未决”的武器成了当前俄乌局势最微妙的注脚。 2025 年 10 月 17 日的白宫会晤,成了俄乌冲突逾三年半来最具戏剧性的一幕。泽连斯基八个月内第三次踏足这里,身上的外套被特朗普笑着夸赞 “非常时尚”,轻松氛围下藏着双方最紧绷的博弈 —— 乌克兰盼了许久的 “战斧” 巡航导弹,终究没能拿到明确答复。 这场会晤的基调早在前一天就已定下。10 月 16 日,特朗普与普京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通话,俄方主动发起的这次沟通最终敲定了布达佩斯的双边会晤。 特朗普旋即于白宫告知泽连斯基,此次美俄会面将以双边形式开展,三方会谈的可能性被暂且搁置。 泽连斯基此行的核心诉求再明确不过,就是攥紧 “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他甚至提前会见了雷神公司等 “战斧” 制造商的代表,抛出用数千架乌克兰无人机换导弹的筹码,直言这种射程超 1800 公里的武器能精准打击俄境内的军事基地和后勤中心,是逼迫普京重返谈判桌的关键。 可特朗普的态度始终在摇摆,他一边承认会面就是为了讨论 “战斧”,一边又强调这武器 “太危险”,可能让冲突彻底升级,还坦言美国自身也需要保留库存。 战场的残酷现实让泽连斯基根本输不起。前线日均上千人的伤亡数字不断刷新,北约军援力度持续下滑,俄军却在全线猛攻,频繁打击电网打造 “武器化冬季”。 乌军所拥最先进的“风暴阴影”导弹,射程不过 250 公里,而其自制无人机的弹头威力亦颇为有限。如此状况下,面对俄罗斯的纵深目标,乌军实难有应对之策。 这种绝境下,特朗普那句 “没说不”,成了泽连斯基不得不抓住的救命稻草,哪怕这话里满是难以掩饰的无奈。 特朗普的模糊策略藏着精明的利益算计。美军现役 “战斧” Block V 导弹年产能仅 50 至 70 枚,每枚造价 130 万美元,就算答应援助,乌克兰也得等数月才能拿到几十枚,还得花时间改装适配地面发射装置。 更关键的是,“战斧” 的精准打击离不开美国的情报支持,一旦提供就意味着美军可能深度卷入,这是特朗普极力避免的。 他攥着这张牌,既能敲打普京在布达佩斯会晤中拿出诚意,又能逼着欧洲盟友继续为乌克兰 “输血”,把 “美国优先” 的算盘打得明明白白。 克里姆林宫的警告早已摆在台面上。普京于与特朗普通话之际明确表态,“战斧” 导弹进入乌克兰之举,非但无法改变战场态势,反而会对美俄关系造成严重损害,令双边关系雪上加霜。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直言不讳,指出此类行为将致使局势陷入不可挽回的升级态势,且乌克兰利用其攻击民用设施的风险亦不容小觑。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战斧”部分型号具备搭载核弹头的能力。即便美方不提供核弹头,也足以令俄方的防御体系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神经紧绷难有松懈。 这场围绕导弹的博弈,本质是大国角力下的小国困境。特朗普走在钢丝上,一边是泽连斯基的苦苦哀求,一边是普京的强硬红线,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改写冲突走向。 泽连斯基看似退一步接受任何谈判形式,实则是在战场压力下的无奈妥协。而普京抓住特朗普聚焦国内议程、不愿深度介入的心态,也在积极争取谈判主动权。 这把悬而未决的 “战斧”,如今成了俄乌局势的晴雨表。它的最终去向,不仅关乎乌克兰的战场态势,更决定着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 和平从来不是靠某一种武器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各方放下执念、回到谈判桌前的理性对话。特朗普的模糊策略或许能换来短期的战略主动,但长期来看,只有拿出真正的诚意,才能让这场持续数年的冲突看到落幕的曙光。 国际社会期待的不是更多武器的涌入,而是各方能借着布达佩斯会晤的契机,搭建起有效的沟通桥梁。 每一枚未交付的导弹,都是一次避免局势升级的机会;每一次真诚的谈判,都是向和平迈出的坚实步伐。 相信只要各方秉持理性与克制,就一定能找到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让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重归安宁。 (主要信源:鲁中晨报——泽连斯基回应“特朗普不打算提供‘战斧’导弹”:他没同意,但也没明确说“不”,不清楚其态度变化是否与普京的通话有关)

0 阅读:0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